原标题:色彩如何融入中国画写意性表达
色彩是中国画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新式的绘画材料不断出现,这给我们画面的表现力提供了更多的可能,而身处中西文化碰撞交流的当口,对于外来文化,不是盲目模仿追随,以多元开放的视角审视、借鉴、吸取外来文化的营养成分,在传统绘画基础上将色彩语言表现力的拓展作为当代山水画发展的一条途径和突破口,不失为明智之举。
方向 茶香 180×180cm 1993年
中国绘画色彩发展的历史源远流长,早在周秦时代极具美感的彩陶纹饰中即已出现先民对于色彩的掌握和运用。从墓室壁画我们了解到了秦汉风格的缤纷与雄健,而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魏晋南北朝这一时期,南齐谢赫的“六法”论著中“随类赋彩”一说奠定了千百年来的设色基调。莫高窟的壁画此时已开始了明丽千年的流变。隋唐以降,色彩发展日趋成熟,富丽堂皇的青绿山水蔚为风尚。五代宋元以来,由于大量文人士夫的介入,绘画的审美以素简为上,水墨山水大行其道,成为绘画主要的表达形式,色彩地位被边缘化,日渐式微。就视觉感受而言,相对于色彩的感染力,水墨显得过于单一,然而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进程中色彩地位被水墨取代,其原因是文人游戏笔墨的过程中笔墨的挥洒书写更能够很好表达其品格修养、哲观心意以及精神气质的现实状态,文人心境受“道”“释”出世之说的影响是长远而深刻的,“五色令人目盲”,“一切皆为空相”,“洗尽铅华,终是水墨”……心境既有出尘之念,那么色彩只是事物作用于人感官的表象而已,事物的本质内在才是“真空妙有”。
传统山水画中色彩的应用主要是青绿与浅绛两种形式,套用勾线填色,没骨,渲染等固定的几个技法模式,以与青山、白云、朝霞、冬雪等相对应的石青、石绿、朱砂、胭脂、白粉等来作为锦绣山河的表达,色彩上相对于西洋画更倾向于程式化的一面,绘画题材及营造的氛围意境也比较单一。中国画的色彩在用法上既定的程序步骤定法成规,限定了色彩表现力的边界,因此,色彩始终在中国绘画里面起着一个辅助的作用,欠缺笔墨的表现力度,难以企及表达作画者精神面貌、思想意境的这个层次。
近代,随着西学东渐的思潮涌入,以及多艺术门类的交融,新材料的运用,山水画对色彩的运用又重新逐步繁荣多元起来。客观而言,单一一种色彩是没有好坏高下之分的,用得恰到好处就是好的色彩。大自然中的色彩无时无刻不在变化,不同的人所感受的色彩也不一样,不同的人对色彩的喜好因其不同的精神思想品格大不一样。此种种对色彩的感受若能融入中国画写意性的表达,完善技法难度,或许极有可能联通作画者内在的精神世界,那么,色彩的表现空间就拓展了许多。
文章标题:如何用色彩表意
本文栏目:访谈评论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目的是用于学术交流与讨论,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您认为我们的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ms#mei-shu.org #替换为@),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