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讯 > 访谈评论

打造“博物馆之城”:为一个博物馆 赴一座城

访谈评论 来源:夏都书画院 2021-06-06 12:12
博物馆,是一座城市文化的灵魂。摊开洛阳文化地图,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洛阳博物馆、隋唐大运河博物馆……

原标题:光明日报:《东方博物馆之都》成洛阳新名片!

博物馆,是一座城市文化的灵魂。摊开洛阳文化地图,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洛阳博物馆、隋唐大运河博物馆……一座座博物馆遍布全市,令人心生向往。

2020年洛阳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塑造《东方博物馆之都》品牌。加快建设牡丹、丝绸之路、汉魏故城遗址等重点博物馆,打造15家精品博物馆,年底前完成洛阳博物馆、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数字博物馆》项目,举办20个精品文博展览,打造《最早中国》研学旅行品牌,博物馆总数超过100座。  历史文化遗产不仅生动述说着过去,也深刻影响着当下和未来;不仅属于我们,也属于子孙后代。这些年,洛阳立足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优势,坚持保护固态、传承活态、发展业态,加快构建文化传承创新体系,一个个博物馆《串珠成链》,塑造了《东方博物馆之都》的文化新地标。

洛阳博物馆

洛阳博物馆

为一座博物馆而来这座城

《久闻洛阳博物馆大名,我们是‘铁粉’。》正值2020洛阳河洛文化旅游节,山东游客马先生带着老伴儿来洛阳游玩。9月23日驾车抵达后,他们把第一站选在了洛阳博物馆。石刻馆、汉唐陶俑馆、珍宝馆、唐三彩馆……马先生和老伴儿在各个展馆内细细欣赏,不时发出赞叹和感慨。

作为洛阳的文化地标,洛阳博物馆立足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连续多年参观量保持在百万以上的高位,吸引了许多像马先生这样的《铁粉》来到洛阳。

在洛阳,《东方博物馆之都》已成为颇具影响力的《文化IP》之一。从夏商文明到隋唐风骨,从丝绸之路到万里茶道,在洛阳大大小小的博物馆中,有深居千年的巅峰工艺、华彩卓著的文化遗产,也有流传百世的动人传说、文化交融的历史见证。

漫步洛阳的大街小巷,一抬头,或许就会和一座博物馆不期而遇。

《我们正以高质量建设‘东方博物馆之都’为突破口,创新体制机制,紧抓文博行业发展机遇,把博物馆优势提升为城市发展优势。》洛阳市文物局负责人表示,《东方博物馆之都》这一城市品牌必将越擦越亮,吸引更多的人为一座博物馆来到这座城。

《东方博物馆之都》初具规模

在位于洛阳南山公园的洛阳牡丹博物馆项目工地上,一栋高69米的塔式建筑巍峨矗立。这是洛阳牡丹博物馆的主体建筑,目前已顺利封顶并开始配套设施的施工作业。

《按照计划,洛阳牡丹博物馆将于2020年年底竣工,2021年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前对外开放。》该项目现场负责人介绍,洛阳牡丹博物馆是洛阳现代轴线上的文化地标,将运用高科技手段,以文献资料、历史文物、视频图片等为载体,全方位展示牡丹栽培历史、品种演变、文化文物、产品产业等内容。

随着《东方博物馆之都》建设加快推进,洛阳市博物馆的种类日益丰富。目前,全市已建成开放博物馆85座,形成了主体多元、特色鲜明、富有活力的博物馆体系,《东方博物馆之都》初具规模。

依托独特的历史文化优势,一座座博物馆如同一个个《文化宝库》,吸引着来自海内外的游客。《走进博物馆,就爱上了这座城。》文博爱好者李超多次从郑州专程来洛阳逛博物馆,他说,《洛阳就像一座没有围墙的大型博物馆,处处都能寻得惊喜。》

2020年年底前,洛阳市将实现九县(市)博物馆全覆盖,全市博物馆将达到100座。

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

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

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活起来》

如何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丰富全社会历史文化滋养?

来到洛阳博物馆文创商店,一款名为《失传的宝物》的文创产品销售火爆。这是一个被泥土包裹的待《挖掘》的文物,可以用附赠的刷子、洛阳铲等考古工具手动清理,最终《出土》的文物可能是小铜佛、虎符、三彩马等,就像《盲盒》一样充满未知。

在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文创区,以二里头出土的国宝级文物《绿松石龙形器》等为原型创作的饰品、丝巾、挎包、玩偶等文创产品琳琅满目,每款都兼具时尚气息与文化元素。

每一件文创产品都能讲出它的故事和价值,都是一座让游客与历史零距离接触的文化桥梁。近年来,洛阳依托《东方博物馆之都》建设,不断从丰富的文物藏品中吸收灵感,打造一系列兼具艺术性和实用性且参与感、体验感十足的文创产品,让民众把《文物》带回家。

《不止于文创,博物馆还是最大的社会教育场所,是传承文化、反哺社会的重要渠道。》洛阳市文物局负责人说,在加快建设《东方博物馆之都》的同时,洛阳注重挖掘历史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充分发挥文物的公共文化服务和社会教育功能,激发起群众的民族自信心和文化向心力。

如今,洛阳还精心推出了《东方博物馆之都》研学营地,形成《15分钟研学步行圈》,着力打造具有洛阳特色的《文化+旅游+教育》的全新研学模式,让《用旅游的方式传播河洛文化》成为可能,叫响《研学洛阳,读懂中国》品牌,让优秀的传统文化浸润人心、启迪未来。

(文字、图片来源夏都书画院及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