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让文化遗产《活》起来《火》起来
只有融入时代,文化遗产才更能体现自身价值;只有融入生活,文化遗产才会焕发新的光彩。
这个时代,文化遗产应有什么样的面孔?前不久,去浙江绍兴出差,看到了这样一道风景。
青石板、老台门、八字桥、乌篷船……城市肌理化作街巷里弄,在人们的眼前徐徐展开。这里有景。当地人说,绍兴像一座盆景,小而美。面积仅9.09平方公里的老城区,就有14个名人故居。这里更有情。行走其间就能发现,历史、人文都不是独立存在,而是具现在衣食住行的日常中,融入热气腾腾的生活里。古今交汇、情景交融,古城面孔就如穿街过巷的流水一般,潺潺而生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每一种文明都延续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历史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历史的血脉。作为全球排名第二的世界遗产大国和现任世界遗产委员会委员国,中国是世界公认的文明古国,已拥有世界遗产55项。在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的传统文化需要不断寻找新的呈现形式、表达方式,收获更丰富的时代价值。
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今年非遗宣传展示活动的主题是《人民的非遗 人民共享》,旨在体现非遗保护为了人民、保护成果人民共享的理念,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保护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浓厚氛围。《要把凝结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文物保护好、管理好,同时加强研究和利用,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只有融入时代,文化遗产才更能体现自身价值;只有融入生活,文化遗产才会焕发新的光彩。
令人欣慰的是,文化遗产在不断走进我们日常生活的同时,《活》起来了,也《火》起来了。前不久,三星堆考古《上新》引发广泛关注,点燃了很多人对文物的热情。若将视野放宽,放眼神州,从非遗进校园到传统戏曲焕新,再到文物展览受热捧,更能看到优秀传统文化勇立潮头、迎风绽放的动人风景。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华文明绵延五千年,以独特的基因屹立东方,丰富着全人类的文明图谱。或藏于馆阁,或见诸典籍,璨若星河的中华文明期待你我去感知感受、传承创新、发扬光大。
(文字来源人民日报,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文章标题:新时代 文化遗产该是怎样一种存在?
本文栏目:访谈评论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目的是用于学术交流与讨论,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您认为我们的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ms#mei-shu.org #替换为@),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