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音樂不重要,音樂節才重要。
如果说这个世界上,还能有什么地方,可以酿造高浓度的快乐与自由,能够释放压抑,能够表达自我,那音乐节一定排在前列。
不管你是《何方神圣》,不管你的内心里隐藏着一个怎样的小恶魔,来音乐节,自由地做你自己吧。来到这里的人或许会戴着奇奇怪怪的墨镜,却绝不戴社会上的有色眼镜,没有人在意别人怎样,这是一场狂欢,大家恨不得都抱着过了今天就没有明天的心情,珍惜着每一秒钟的放纵。
你想怎么玩就怎么玩。这跟体育馆演唱会、跟Livehouse都不一样,在这里,你是你自己的主角,不管台上是什么摇滚、嘻哈、爵士、民谣,那些都不重要,你只管随心所欲地把它们当成狂欢的背景音乐,当然也可以冲进人群中,与翻涌的人浪一起组成一场壮观的风暴。
去音乐节吧,别管它什么音乐,去音乐节最重要!
一场用尽全力的萍水相逢
有人说,音乐节,是一场《用尽全力的萍水相逢。》
人们来自五湖四海,喜欢着不同的音乐,有着不同的过往。每个人带着自己的真心来到这里,释放信号,寻找同类。你的简历上写的是什么,你曾经历过怎样的人生,这些信息在这里悉数失效。
图 | 摩登天空
这是个音乐的乌托邦,它有它自己的秩序,根据每一种音乐风格进行切换,它有它自己的语言,这种语言就是声音和律动,它有一种奇妙而理想的氛围,让人情不自禁地卸下外壳,露出柔软的自我。
人们站在草地上,如同孩童一般,相遇,欢呼,拥抱,释放,交换,给予,用全部的真心,用彼此所有的赤诚。
在一场炙热沸腾的音乐节末尾,人们终于等来了压轴的摇滚教父。音乐一起,人们就被牵引着一同歌唱。成千上万人的声音交杂在一起,带着无处安放的亢奋,带着掏心掏肺的虔诚,带着情绪顶到极点时难以抑制的哭腔,大声地合唱,仿佛只要用尽全力,那歌声就能穿破云霄。
在这样热血喧嚣的氛围中,人们把一个坐在轮椅上的女孩整个举了起来,然后将摇滚教父的大旗交到她的手里。女孩挥舞着旗帜,把青春自由的渴望挥舞成风。
在那样的氛围里,你会全然忘记那些细碎腌臜的现实,会全心全意地释放爱,表达善意。也许过了今晚,我们再也不会见面,但没有关系,至少在这一秒,我们共同让这个理想的乌托邦成为了具象的现实。
《向阳花,如果你只生长在黑暗下,向阳花,你会不会再继续开花,会不会害怕,会不会害怕,会不会害怕。》
这一句重复三遍,整首歌就到了结尾,在温柔而坚定的尾奏中,一个声嘶力竭近乎怒吼的男声在远处响起:《我再也不会害怕了——!》
舞台两侧的光束唰地绽开,在迷蒙的空气中如同无数道金色的箭羽,刺中了每一颗年轻炽热的心。
如果世界太危险,只有这里能慰藉
如果你曾经享受过一场音乐节,你会知道那一切的美好都是真实的。
音乐的力量当然很强大,但那些美好似乎并不能全部归结为音乐本身,或许可以这么说:音乐在这里是一种超强的介质,它将那些相信理想,相信爱与和平的人聚集到了一起,于是,就有了音乐节。
图 | 迷笛
全世界最著名的摇滚音乐节《伍德斯托克》的诞生,就是源于一场关乎《爱与和平》的呐喊。
那是美国内外矛盾不断的年代,人们遭受了巨大的精神创伤,此起彼伏的反战运动让美国处于极度分裂的状态。社会大环境各种思潮斗争激烈,年轻人在种种负面情绪中难以自处。于是,他们决定选择一种方式来表达他们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表达他们内心的愤怒——不是战争,不是暴力,不是示威,而是音乐,爱,与和平。
如果把当年的美国社会比喻成一场台风,那么伍德斯托克就是台风的中心,外面狂风骤雨,这里响彻音乐。
多少音乐大师,多少在如今的摇滚名单中熠熠发光的名字,都在那场音乐节不间断地表演着,即使下雨也没有停歇。40多万嬉皮士青年从四面八方赶来,在纽约北部的一个牧场建起一座伊甸园,仅凭着满腔的激荡,震出了上世纪美国音乐史上最摄人心扉的章节。
《纽约时报》在头版刊登纪念文章,评价伍德斯托克是一代传奇和精神遗产:那是60年代意识的转折点,年轻的革命者摒弃不属于他们的生活方式,走在自己向往的路上。
伍德斯托克的组织者之一台伯在回忆录中说:音乐节结束了,虽然疲惫至极,但我第一次知道,我并不孤独,伍德斯托克的价值观已深深的转变了我。那是坚持做自己的自由,以及给予和接受爱的自由。
华人导演李安根据台伯的回忆录改编了同名电影《制造伍德斯托克音乐节》,李安说,伍德斯托克对他来说,就是纯真。
虽然那场音乐节出现了种种状况,它有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但是那些经历过的人们都不约而同地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真实情感的交汇。
这种对爱与青春的表达,无论在什么时代,都会得到年轻人的共鸣。在伍德斯托克音乐节诞生20年后,中国摇滚乐从地下破土而出,顽强生长出自己的样貌。2000年,北京迷笛学校举办了第一场迷笛音乐节,三十个乐队与上千个摇滚乐迷一同见证了中国音乐节的诞生。
从此之后,草莓音乐节、麦田音乐节、东海音乐节、张北草原音乐节......无数以音乐为底色,向爱与青春致敬的盛大派对,在中国这片古老土地上奕奕成长。
再见,别忘了继续做自己
如果说五十多年前的伍德斯托克是一场精神风暴,那么如今和平年代的音乐节则更像温柔的细雨,它是一种友好的提醒,让你叩问自己的内心。
在一个《为什么要去音乐节》的话题下面,有人说《要去认领那个走失的自己》,有人说《因为不想失去感知美好和快乐的能力》,有人说《因为想要逃离麻木的状态,想要放肆地唱歌跳舞》,有人说《生活让我感到迷茫,于是我来音乐节寻找答案》。
音乐节并不能直接给我们提供答案,每个人的答案都在自己的心里,音乐节的存在,是提供一种寻找内心答案的路径。在忙碌焦躁的生活中提供你一根线索,找回自己,回归初心。
在今年草莓音乐节的现场,有一对带着孩子的年轻父母站在离我不远的地方。爸爸把孩子举在肩头,当音乐声响起时,年轻的爸爸眼睛里露出了宛如少年的激动与热血。
他跟着音乐大声唱着:《无聊的,渺小的,反对不公平的世界,没能继续的革命,不欢而散的告别。》
在响彻天地的音乐中,在周遭巨大的共鸣声里,他闭着眼睛,大声唱着,像回到了年少时的自己,那个天真而坚持地,试图创造一个想要的未来的自己,那个虽然找不到生活的答案,却仍旧一往无前的自己。
歌曲的最后一句,是《那平淡如水的生活,因为你而火热。》
唱完这句,年轻的爸爸把肩头的小女孩抱了起来,用力地,举向天空。
图 | 摩登天空
那些被漫长的岁月笼罩住的肆意昂扬的自我,在音乐节,总有一个瞬间会被重新擦亮。虽然无从想象那个年轻的父亲经历过什么,但我想,至少在那一刻,他会情不自禁地想要去爱,想要过自己梦寐以求的生活。
崔健说,摇滚不摇滚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还是不是你自己。
如果有时候,你忘了自己是谁,甚至你忘记去思考这件事,那么去音乐节吧,它是一个绝佳的契机,让你想起曾经的自己,会想起在疲惫生活中掩埋的英雄梦想,找回身体里对未来不甘不屈的力量。
(文字、图片来源誰最中國及网络,侵删。)
文章标题:音乐节 一场用尽全力的萍水相逢
本文栏目:访谈评论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目的是用于学术交流与讨论,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您认为我们的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ms#mei-shu.org #替换为@),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