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秋天,《碑帖展》火起来了。9月,《摩崖上的中兴颂——永州摩崖刻石拓片展》在北京国家博物馆拉开帷幕,观者如云。以元结撰文,颜真卿书丹的《大唐中兴颂》等一批在中国书法史辉耀千年之久的名篇佳拓,以现代展陈方式与观众见面。这批拓片,具有历史价值、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不同文化背景的观众,徜徉其间都会得到自己的收获。优秀的展览,百看不厌。应观众要求,展览延期。11月1日,《大唐气象——上海图书馆藏唐碑善本展》,在上海开展,六十余种唐碑善本与观众见面,其中的《四欧宝笈》,在长达十六米的展柜里熠熠生辉。也许是与上海遥相辉映,同日,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推出了《源于图像背景的社会和艺术·刻石书法研究与创作系列展之二——三国两晋南北朝刻石三十品新探》,在金秋的北京,呈现给广大观众。开展数日,参观者纷至沓来,主办方决定延期,让更多的拓片和书法爱好者一睹为快。
江苏、广东、浙江等地,不同规模和主题的《碑帖展》也纷纷开展,吸引了大批参观者。今年秋天,《碑帖展》成了展览中的热点。因此,就有了《碑帖展》为什么火起来之问。
以现象学的观点来看,《碑帖展》火起来的原因简单明了。首先,展品都是书法史里的名篇。《摩崖上的中兴颂——永州摩崖刻石拓片展》的代表作是颜真卿的作品楷书《大唐中兴颂》,这件摩崖楷书在中国书法史上地位甚隆,欧阳修在《集古录》中说《大唐中兴颂,元结撰,颜真卿书。书字尤奇伟而文辞古雅。》王世贞谈《大唐中兴颂》立场更坚定:《字画方正乎稳,不露筋骨,当是鲁公法书第一。》欧阳修与王世贞都是杰出的文人,言词引领时尚。
因《大唐中兴颂》,历代文人先后到永州浯溪读文赏字,有了感觉,挥毫赋诗,于是,我在浯溪摩崖看到了皇甫湜、黄庭坚、秦观、李清照、米芾、范成大、沈周、董其昌、顾炎武、吴大澂等人的书法刻石。一石激起千层浪,浯溪摩崖就以这样的方式成了中国第一座开放式书法博物馆。时隔一千三百多年的时间,浯溪摩崖的刻石拓片,从湖南永州,来到北京国家博物馆,成为彼时的重要看点,就不奇怪了。
有深度的历史遗存,有文化价值的碑石摩崖拓片,是一个民族的文明记忆。它们在历史时空中闪耀着夺目的艺术光芒,每一个时代,每一年,每一天,都在我们的追念之中。《大唐气象——上海图书馆藏唐碑善本展》甫一开展,就吸引了全国各地的观众。其中的《四欧宝笈》即刻成为焦点。《四欧宝笈》泛指欧阳询的四件楷书碑刻的宋代拓片,有《化度寺邕禅师舍利塔铭》(简称《化度寺》)、《九成宫醴泉铭》(简称《九成宫》)、《虞恭公温彦博碑》(简称《虞恭公》)、《皇甫诞》。《化度寺》、《虞恭公》《皇甫诞》乃潘祖荫旧藏,因其侄女潘静淑嫁给吴大澂之孙吴湖帆,便将欧阳询楷书的三件宋拓作为嫁妆让侄女带到吴府。后来,吴湖帆觅得宋拓《九成宫》,四件欧阳询的楷书宋拓聚合一体,题以《四欧宝笈》,旋即成为文物界、书法界、收藏界的新宠。吴湖帆与潘静淑乐此不疲,改斋号为《四欧堂》。上世纪50年代,吴湖帆把《四欧宝笈》让渡给上海文物保管委员会,后由上海图书馆保存。珍贵的文化、艺术价值,回味无穷的欣赏魅力,荡气回肠的人文故事,赋予《四欧宝笈》特殊的存在意义。我相信,到上海图书馆拜观《四欧宝笈》等善本佳拓的人,其中临习过欧阳询楷书的人不计其数。他们熟知欧阳询的书法,那笔瘦硬、挺拔的楷书,是我们热爱传统文化的依据。只是我们最初的相识是以印刷品为媒介的,有机会面对面悟对,深化了我们对它的敬仰和尊重。
《源于图像背景的社会和艺术·刻石书法研究与创作系列展之二——三国两晋南北朝刻石三十品新探》中展品,也是中国书法史中的扛鼎之作。如《天发神谶碑》《石门颂》《好大王碑》《谷朗碑》《始平公造像记》《爨宝子碑》《中岳嵩山灵庙碑》《孔羡碑》等等。精美的碑帖,意蕴深长的题跋,增添了拓片的审美趣味。这些碑帖,可以对应临习时的微妙心态,也会激起新的想象。毕竟是原石拓片,所传达出来的艺术信息能够带给我们新的启示。
《碑帖展》热了今年的秋天。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对每一位热爱传统文化、喜爱书法艺术的人而言,都会产生丰收的愉悦之情。我走出展览大厅,不知对谁而言,拿出有厚度和深度,有个性和特点的展览吧,它们的知音常在。
(原标题:《碑帖展》为什么火起来。文字、图片来源美术报及网络,侵删。)
文章标题:“碑帖展”热了2021年的秋天
本文栏目:访谈评论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目的是用于学术交流与讨论,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您认为我们的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ms#mei-shu.org #替换为@),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