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背景下,区域文旅品牌建设让城市文化旅游发展有了更明确的导向,也让城市更新建设有了更多支撑要素。笔者认为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文化是灵魂,商业是基础,旅游是载体。引导文化、商业、旅游三业一体化发展,是区域文旅品牌建设中的必修课,也是品牌内生网络建设的核心根本。构建良好的文商旅一体化发展模式,不仅能从根本上促进文旅产业自给自足的内循环发展,亦能源源不断地为区域文旅品牌建设注入发展新动能。
链接《文商旅》
共同开展品牌建设
文商旅三方涉及的单位多、范围广、产业链复杂,因此,搭建起统一且明晰高效的交流平台,确立好平台组织架构、管理模式、有效运转至关重要。
笔者认为平台的构建和管理有三个方面的重点。一是要明确组织的目的与成员单位,可以政府牵头,当地的文化、商业、旅游等企业作为组织内的参与单位,确定主管、会长、理事、会员等单位等,搭建好平台、明确组织职能和管理层次。二是政府要在组织或社团内发挥主动引导作用,参与管理。三是要做好组织关怀与组织文化建设,确保《文商旅力往一处使》,共同为当地的文旅品牌建设出力。
文商旅三方有效链接有助于文旅品牌建设,三方目标方向一致、有系列感的宣传能够有效提升品牌形象和认知度。在传播上,区域品牌《故宫以东》出台了一套品牌战略规划,紧跟时势,根据不同的活动确立消费人群和活动推广渠道、方式的做法值得学习借鉴。
例如,瞄准《Z世代》消费人群,开展品牌传播与活动推广。2020年,《故宫以东》联手哔哩哔哩(简称《B站》),发起《故宫以东20小时寻找北京》视频征集赛,由B站优质原创视频UP主在东城区围绕古都文化、京味文化等主题,创作优质作品;与腾讯动漫《一人之下》合作,邀请大V拍摄线下VLOG视频,该活动微博话题阅读量破1550万,线上直播观看量超过666万次,3支原创视频全网播放量突破500万人次。由此可见,锚定文化消费群体开展有针对性的营销活动,无疑是文旅品牌实现高效传播的有力方式。
文旅品牌建设的深层含义,是带领人们探寻美好生活的更多可能。提升美好生活品质,也是城市更新的重要目的之一。新冠肺炎疫情之下,区域内文旅品牌建设可以成为助力城市更新的内生动力,促进区域内的文旅品牌建设,或许是居民美好生活和城市更新的新起点。
以节庆触发文化消费
用好产品打造消费场景
节庆活动是区域文旅品牌建设中的出奇制胜的法宝之一。每个区域的节庆特点各异,且节庆活动的引流效果显著,对消费客群的筛选范围更广,区域内的市民和游客,都可以成为节庆活动的主要受众群。
节庆活动在此开展或许能成为拉动区域内消费的触发点。《故宫以东》融合区域的京城韵味,打造了特地节点的文化消费场域。例如,元宵节的《故宫上元夜》凭借故宫自身的热度频频出圈,那么《故宫以东》可以依此推出相关的文旅配套消费产品,借此强化区域文旅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的认知。此外,还可依托王府井和隆福寺等东城区内较为经典的场域,开展相关的节庆演出、市集、展览等,这些节庆活动都可以成为促进文化消费的媒介载体。
当然,龙头产品对区域的文化消费推动力不可小觑。以西安的大唐不夜城为例,该街区以《夜游文化》和《唐文化》贯穿商业主线,用现代科技手段对原有的街道景色进行渲染,每隔几十米就打造高潮迭起的沉浸夜游路线,还原长安繁花似锦的盛唐景象。并且通过连续举办活动,带动了周边7个商城、40余家酒店的客流,提升2000余家餐饮店的营收,还让周边区域产生了地产溢价。大唐不夜城作为商业街区,成功营造了一个又一个消费场景,实现了西安文化传播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之间的互相转化。
文创产品是文旅品牌向消费者传递文化的媒介之一,也是实现文化效益与经济效益互相转化的重要途径。当前区域文旅品牌建设中,同质化问题屡见不鲜,文化内涵统一、影响力大、辨识度高的《明星产品》鲜少有之。优质内容和优质产品是文旅流量的核心引领力,打通产业链,持续产出新意的内容,亦是区域文旅品牌建设的重要功课。
(原标题:链接《文商旅》打造区域文化新品牌。文字来源中国文化报,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文章标题:浅析区域文化在文旅发展中的作用
本文栏目:访谈评论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目的是用于学术交流与讨论,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您认为我们的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ms#mei-shu.org #替换为@),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