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国际文物艺术品交易中心揭牌仪式2日在浦东美术馆举行。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方世忠透露,上海将加快推进浦东新区法规关于文物艺术品市场领域的立法工作,自2022年起每年10月举办中国国际文物艺术品交易博览会,确立全球交易的《上海时间》。
上海是中国的经济中心、东西方文化的交汇地,文物艺术品市场在这里有着良好的底蕴优势。特别是2020年11月社会文物管理综合改革试点启动以来,上海围绕构建文物艺术品交易国际化参与《主阵地》、规模化产业《集聚地》、市场化经营《首选地》、改革性集成《新高地》,实施一系列有力举措,交出了亮眼的成绩单。
过去一年,全球艺场功能凸显、拍卖市场持续走高、国际交易逆势增长,成为上海文物艺术品市场的三大特点。最新统计显示,2021年,上海共举办文物艺术品拍卖会1004场,总成交额突破60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近25%;第四届进博会首次设立的文物艺术品展区,吸引了来自英国、西班牙等11个国家和地区的20家境外机构参展,最终9家机构的41件作品完成交易,总成交额7.6亿元;2021年,上海共办理文物进出境7309件,其中通过上海国际文物艺术品保税服务中心进出境的超过2000件,货值达170亿元,相比疫情前2019年的60亿元,逆势增长近3倍。
《围绕把上海建设成为亚太地区具有影响力的国际文物艺术品交易中心,8年多来我们已经做了充分的准备。》上海自贸区国际文化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胡环中透露,位于浦东外高桥保税区内的上海国际文物艺术品保税服务中心,是打造上海国际文物艺术品交易中心的一个重要载体,集成了海关、文物、外汇等各个政府职能部门给予的综合性支持和服务,能够为各类文物艺术品的进出两端提供《一条龙》的全产业链服务,更好地衔接起国际、国内资源。《希望通过这样一系列的措施,能够在浦东、在上海自贸区推动文化产业打造成一个新的千亿级产业平台。》
据悉,2022年,上海将依托浦东新区的制度基础、开放优势、战略地位和资源禀赋,加快推进国际文物艺术品交易中心建设,形成改革集成的《上海方案》、全球艺场的《上海时间》、市场治理的《上海模式》和最优营商的《上海服务》,以更开放的政策、更优质的服务、更活跃的市场,增强上海在文物艺术品市场的全球资源配置能力。
在中国博物馆协会副理事长、上海大学研究员段勇看来,上海建设国际文物艺术品交易中心有利于推进上海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有利于促进中国市场与国际市场融合,有利于推动更高水平开放、更好服务于国家创新战略。
(原标题:上海国际文物艺术品交易中心揭牌。文字、图片来源中国新闻网及网络,侵删。)
文章标题:上海国际文物艺术品交易中心揭牌
本文栏目:集藏信息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目的是用于学术交流与讨论,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您认为我们的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ms#mei-shu.org #替换为@),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