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讯 > 集藏信息

“博物馆银行”?这个可以有

集藏信息 来源:收藏快报 2018-01-06 13:53
近年来,国内民间收藏热正在持续升温,各种类型的民营博物馆和艺术馆随之萌生。然而,从各地民营博物馆运营情况看,形势并不乐观。

近年来,随着《博物馆条例》《促进非国有博物馆发展实施办法》《艺术品经营管理办法》和《关于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若干意见》等政策的出台,国内民间收藏热正在持续升温,各种类型的民营博物馆和艺术馆随之萌生。然而,从各地民营博物馆运营情况看,形势并不乐观。资金短缺、场地受限、藏品不足、运营不善等问题,仍是当下绝大多数民营博物馆面临的通病。

民营博物馆多为个人收藏者独立创办,与国有博物馆相比,藏品单一,鱼龙混杂,精品较少。对此,不少专家建议,民营博物馆应创新经营管理模式,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其中,不断培养自身的《造血》功能。

而对于民间收藏者而言,受艺术品交易市场体系和制度构建尚不完善的影响,很多民间藏家和收藏爱好者存有戒备心理。《藏宝不露》《拥宝自赏》《持宝不出》,导致大量的藏品或艺术精品隐匿于民间,无法进入公众的视野,造成了人为的资源闲置甚或贬值。

“博物馆银行”?这个可以有

龙美术馆

如何让民营博物馆和民间收藏者抱团取暖,实现互补双赢?困境之下,探索出一条《造血》之道是当务之急。当下,《艺术银行》《艺术品银行》仍存在局限性,也比较小众化。笔者认为,可以探索创建《博物馆银行》聚合平台,变《藏宝于民》为《聚宝利民》。

对于大众人群而言,银行的功能主要以吸收存款的方式,把社会上闲置的货币资金和小额货币节余集中起来,然后以贷款的形式借给需要补充货币的人去使用。在这里,银行充当贷款人和借款人的中介。

《博物馆银行》的概念中,藏品对应的就是货币资金,通过博物馆这个法人平台,以吸收民间藏友《存宝》的方式,盘活民间收藏资源。

通过《博物馆银行》这样的运营模式,向民间收藏家和藏宝人发出集结令,召唤珍贵的民间藏品进入博物馆。以《存宝》扩展,以《租宝》增息,以《出宝》促销,从而实现博物馆与藏友《双赢》,进而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效统一》。

宏观上来看,文化复兴已经成为国家的重要诉求,这也体现在深入挖掘中国古代艺术品的艺术价值上。以国有博物馆和民营博物馆为载体的传承模式,成为推动艺术品行业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

《博物馆银行》的创意理念契合了《双效统一》的现实需要。而在具体实施和操作中,需要依托政府引导,通过试点和示范引领的方式,探索国有和民营《博物馆银行》推广路径和方法。

第一,要进一步加强对民营博物馆的扶持力度。各级政府需要将民营博物馆和国有博物馆平等看待,从政策、资金、人才、技术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尤其是在建馆用地方面尽可能纳入公共文化用地范畴,减轻民间资本压力。

第二,在扶持过程中,要强化民营博物馆的社会效益优先。本质上来说,民营博物馆是对公共资源不足的一种重要补充和积极分担,因此需要将其纳入地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鼓励民营博物馆向社会提供文化服务,实现博物馆、藏家和社会之间的文化共享。

第三,要发挥国有博物馆的引领帮带作用。国有博物馆在《博物馆银行》等创新模式上的引领帮带,不仅可以避免或减少民营博物馆《出局》现象的发生,也可以让自身的专业鉴定资源与民间收藏界实现深入互动,实现更大的社会效益。

第四,要合理引导市场化运作之路。可以鼓励民营企业和具有实力的社会资本投资兴建民营博物馆。以《博物馆银行》的运营模式,把引进的民间收藏作为民营博物馆的重要馆藏资源,系统地为民间收藏资源提供专业化的存放和转化平台。通过同类合展、精品汇展等活动,拓展馆藏空间,提升民营博物馆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