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世纪欧洲兴起了一阵考古热,武力强盛的大英帝国也想插上一脚。
借着枪炮掠夺文物,大英博物馆逐渐成型,来自埃及的石雕、罗马的花瓶、华夏的辽三彩应有尽有。
但奇特的是,被唤作“镇馆之宝”的却是一个刻满字、毫无美感的石碑,莫不是经验老道的大英帝国还有看走眼的时候?
___________
1798年5月19日,拿破仑的军队浩浩荡荡驶向埃及。
除了一刻不停的南征北战,搜刮古埃及文物也是这次出征的主要任务。
为此,攻占考罗城后,随军出行的百名学者便在此设立了埃及研究院。
早在拿破仑军队抵达埃及时,英国便尾随而至。
自从法国大革命之后,英国就四处拉拢盟友成立反法联盟,就是想要将法国的崛起扼杀在摇篮里。
如今更听闻法国人发现了一块石碑文物,英军战意更浓,就连军事奇才拿破仑都在他们的攻势下败下了阵。
为何一块古朴无华的石碑却成为这场战争中你争我抢的对象呢?
其实在石碑刚送到埃及研究院时,就引起了一众学者们的惊叹。
在这块石碑上,埃及人用三种不同的文字刻下三段内容一样的话。
最上面是14行古埃及象形文、中间是32行埃及世俗体*,最下方则是54行古希腊文。
从已知的希腊文就可以了解古埃及象形文字每句话大致含义。
学者们称,如果之前研究象形文字是用肉眼看宇宙,那这块石碑就是给了研究者一幅望远镜。
*注:世俗体是由象形文字演化而来,更接近于古埃及口语的文字体系。
幸好,在历史上有这样一个时期,古埃及象形文字和希腊文并存通行。
公元前332年,亚历山大大帝征服了埃及,并建立起了古代地中海最繁华的城市。
九年后,大帝驾崩,他的将军托勒密成了埃及实际掌权者,建立起了托勒密王朝。
托勒密将希腊文引入埃及,古埃及象形文字第一次与其他文字并行使用。
随着朝代更迭,罗马人带来了拉丁文,阿拉伯人带来了阿拉伯语,古埃及象形文字日渐式微。
古希腊文受到影响却不大,代代相承流传至今。
文字一般分作表意文字和表音文字,区分两者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数数这种文字包含多少不同的符号。
一般而言,100个字符以内便是表音文字,例如26个英文字母,便通过不同发音组合形成单词。
当时有一本《埃及象形文字》的书,就是运用这逻辑,作者对189个古埃及象形文字进行了“深度解释”。
他将兔子符号译作“张开”,只因为兔子眼睛永远是张开的;而秃鹫符号的意思是“母亲”,因为秃鹫大多是雌的。
其他书水平也就大致如此,几乎完全瞎蒙,偏离了文字研究的初衷。
作为世间少有的天才,杨研究范围从医学到力学,从生物到物理,每一门学科都因为他的贡献而发展着。
不过称他为研究者倒不如猜谜玩家来的贴切,对于罗塞塔石碑,他只是视其为一个智力谜题。
古埃及有着一套独特的名字系统,每个法老都由五个名字组成独一无二的头衔。
在这五个名字中,只有出生时的名字和获得王位时的名字会写入椭圆形中。
这样两个不同的名字都对应着同一位法老的情况,一度给研究者带来极大的干扰。
幸好,另一位来自法国的研究者商博良彻底破解了古埃及文字。
他深爱古埃及文化,常常研究文物至深夜,完全不顾自己天生赢弱的身体。
他对于“托勒密”的椭圆形判断与杨的思路大致相同,不过在之后辨别字母的方法中,他却走了一条和杨完全不一样的道路。
商博良运用这个方法,还从埃及文字当中反推出了亚历山大大帝的英文名。
这个方法比起杨的方法明显更为有用,一方面正确率高的惊人,同时两个略有相似的法老名称可是多得很。
不过即使推出了完整的字母表,最多也只能用在辨认外来当权者的名字罢了。
外来当权者名字不接地气得用表音的方式拼写,但没有证据说明本土法老是用什么方式表示名字。
而在图案末尾的两个倒勾则是字母表中的符号,读作“s”。
这个法老的名字就会是Ra__ss,莫非是法老Rameses?
这个猜想无疑开启了新世界的大门。
他提出,古埃及表音的拼写方式不仅用于翻译外国人名字,也用于本土法老名字的书写。
这种表达方式在象形文字的日常运用中也随处可见,结合一些图画字组成了他们特有的文字系统。
也就是说,象形文字既有表音、也有表意。
在《国家宝藏》中有这样一句话:我们的信仰就是自己的文字和历史。
其实不仅我们的文明,有着许多的文明他们都在文明演化中产生了文字,而文字又为他们的文明存续。
文字存亡,意味一个文明还有多少生命力,而存续的根本或许只需要一块石碑。
文章标题:一块平凡无奇的石碑 解开了古埃及之谜
本文栏目:集藏信息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目的是用于学术交流与讨论,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您认为我们的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ms#mei-shu.org #替换为@),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