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讯 > 展览资讯

用“生活的线条”编出绚丽的艺术

展览资讯 来源:YT新媒体 2018-02-24 10:49
她的每一个展览都独一无二;她会不断“修剪”她的作品使其“历久弥新”;她会根据不同的地点进行不同的创作;作品的色彩中蕴含着无限的可能……

用“生活的线条”编出绚丽的艺术

"Glossolalia", installation de Sheila Hicks pour le Domaine de Chaumont-sur-Loire, 2017 - © Eric Sander. "

她是一位用编织物创作“雕塑”的艺术家。她的每一个展览都独一无二;她会不断“修剪”她的作品使其“历久弥新”;她生于美国,却在巴黎度过了她的大半生;她会根据不同的地点进行不同的创作;作品的色彩中蕴含着无限的可能……2018年2月7日,现年已逾83岁的希拉·希克斯(Sheila Hicks),带着她一生中用棉花、羊毛、亚麻和丝线等编织的精彩作品,来到蓬皮杜中心开启了她的回顾展。

希拉·希克斯

希拉·希克斯

现在的她,还会用她带着美国口音的法语不安地向别人问道:“你喜欢哪件作品?”对于一生雕刻织物的希克斯来说,没有什么是偶然的;就连本次的策展人 Michel Gauthier 被她选中,也是因为“他不是面料的专家”。希克斯在耶鲁大学求学时,美术史学家乔治·库布勒(George Kubler)的课程对她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库布勒的研究方向是前哥伦布时期的美洲和伊比利亚美洲的艺术,而希克斯所阅读的关于古代秘鲁纺织品及技术的书籍,也成为了她最早的灵感来源,于是这位年轻的艺术家决定从这些材料开始艺术的探索。

Sheila Hicks (1963), image featured in the exhibition Woven Forms at the Museum of Contemporary Crafts from March 22 to May 12, 1963. Photo by Ferdinand Boesch

Sheila Hicks (1963), image featured in the exhibition Woven Forms at the Museum of Contemporary Crafts from March 22 to May 12, 1963. Photo by Ferdinand Boesch

那段时间,希克斯为了研究这些,在拉丁美洲待了好些时候,尤其是在墨西哥定居了五年,接受前哥伦布时期传统编织技术的培训。羊毛、丝绸、亚麻……这些材料的可塑性和柔软的特质结合在一起,交织在一起,缠绕在一起,编织在一起……希克斯对此十分着迷。

希拉·希克斯

希拉·希克斯

“使用柔软材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行业之一,正如你可以在印度和亚洲其他地方看到的那样。在法国的城堡里,你可以看到挂在墙上的挂毯;在伦敦的剧院里,你可以看到帘子和幕布;纵观意大利的歌剧史,你可以看到精致的纺织品和服装。而当触到这些线的时候,我可以感受到一些新的东西。”

希拉·希克斯的手;Main de Sheila Hicks, photo Cristobal Zanartu

希拉·希克斯的手;Main de Sheila Hicks, photo Cristobal Zanartu

1960年,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首次买下了她的作品《蓝色的信》(Blue Letter),有着或多或少不同的线条编制成了一块蓝色的布。之后,希拉克有了更多订单,比如为 CBS 总部大楼创作作品。

《蓝色的信》;Sheila Hicks, Blue Letter, 1959

《蓝色的信》;Sheila Hicks, Blue Letter, 1959

1964年,她移居法国。然而很长一段时间内,她都显得有些默默无闻。有的说法将此归咎于她女性艺术家的身份,以及她对于创作材料的选择。

希拉·希克斯

希拉·希克斯

Sheila Hicks, Foray into Chromatic Zones

Sheila Hicks, Foray into Chromatic Zones

策展人 Michel Gauthier 说:“确实,希克斯是在一个重男轻女的艺术环境中一步步走过来的;然而,她却一直拒绝将她的纺织作品贴上“女性化”的标签,并指出秘鲁的织工都是男性。”而1972年,她仍然作为仅有的两名女性艺术家的一员,参加了大皇宫的展览“72/72——法国当代艺术12年”。

Sheila Hicks. Courtesy of Musée d

Sheila Hicks. Courtesy of Musée d"Art moderne de la Ville de Paris

Sheila Hicks:50 Years, installation view, Institute of Contemporary Art,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2011. Photo by Aaron Igler, Greenhouse Media.

Sheila Hicks:50 Years, installation view, Institute of Contemporary Art,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2011. Photo by Aaron Igler, Greenhouse Media.

生于美国的她,从智利、墨西哥到法国,会进行这一系列旅行,都“基于好奇心,纯粹而简单”。希克斯说:“我并不是一个狂热的旅行爱好者,但是我是一个非常好奇的人。旅行、遭遇、经验——所有的这些让我的想象力成长,刺激了我联想的能力。”

希拉·希克斯

希拉·希克斯

的确,如果没有这份好奇心,希克斯又怎么会在阅读了有关古代秘鲁纺织品及技术的书籍之后就直接去学习这些技术,更因此结识了写下这本书的作者本人呢?

《白色的墙》;Le Mur Blanc, 2013, laine, lin, 180 x 180 cm

《白色的墙》;Le Mur Blanc, 2013, laine, lin, 180 x 180 cm

而对于希克斯来说,生活在法国并不那么容易。“标准太高了!”这是她对于在法国生活的评价。她表示,之前在墨西哥,由于她的西班牙语说得比较好,很快就和拉丁美洲的艺术家们打成一片。“不过巴黎吸引着你的一点,就是直到你的孩子、孙辈在那里出生、成长——那时,一次旅行就变成了一生。”

《白天滑向黑夜》;Le jour glisse vers la nuit, 2014, soie, coton, papier, encre, 23,5 x 14 cm

《白天滑向黑夜》;Le jour glisse vers la nuit, 2014, soie, coton, papier, encre, 23,5 x 14 cm

线条汇成“河流”,亚麻堆成“小山”,羊毛构成一个个“小包”……这就是我们在蓬皮杜中心能看到的多彩的风景。

Sheila Hicks, The Embassy of Chromatic Delegates, 2015–16. Courtesy of the artist. © Sheila Hicks.

Sheila Hicks, The Embassy of Chromatic Delegates, 2015–16. Courtesy of the artist. © Sheila Hicks.

《黎明》;Sheila Hicks, Aube, 2008

《黎明》;Sheila Hicks, Aube, 2008

希克斯不断地寻找全新的感觉,那些曾经使用过的材料可能似曾相识,但这些都不重要,因为她从未宣称过她的作品应该是什么样子,当她面对自己的作品,那份灵感或许只来源于想要把手伸到里面去的感觉。

希拉·希克斯的绘画与但丁的句子;Sheila Hicks, citation de Dante

希拉·希克斯的绘画与但丁的句子;Sheila Hicks, citation de Dante

当下这场展示了希克斯超过一百件从大型雕塑到小型编织物作品的展览,被称作“生活的线条”。希克斯的故事里似乎没有太多波澜,不过,一次次的旅行最终在那些“毛线”的串联下,最终连成了她的一生。

Calling all fibre lovers—the Sheila Hicks Material Voices exhibition is on at the Textile Museum of Canada

Calling all fibre lovers—the Sheila Hicks Material Voices exhibition is on at the Textile Museum of Canada

上一篇:灯火阑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