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体主体均衡美
【掇】在宜兴本土方言里有堆积的意思,【掇球】可以理解为把数个球体堆积在一起成一个整体的美物。在传统的紫砂壶形中,掇球看起来非常简单,却涉及到了许多的【美学】理论,非常的难做。
简单的来说,美学就是用方法研究美的集合与共通点。比例、平衡、气韵、节奏、对比、连贯、协调、呼应这些元素的运用,要在一件作品中能融会贯通,确实是不简单。
形体的视觉比例匀称总能给人带来好感,这种几何学上的比例,我们的制壶先辈虽然说不出道道儿来,可他们知道必须这样,否则的话,这壶做出来就太丑了。
把虚实比例的美
该壶是利用了黄金分割法将纵、横进行合理配置,让人看了拙中见巧,具有黄金律关系的壶颈与壶盖座落在具有黄金律标准的形体上合情合理,视觉产生好感是当然的。
壶体的黄金分割美
壶身与壶口的关系不但影响着整体视觉美感,也影响着使用美感,图中E为壶口最大直径,E2为壶体最大直径,两者比例关系近似0.618黄金律比例关系。
在宜兴陶瓷博物馆的名人名作展厅里,陈列着三件“掇球壶”,分别是“大亨掇球”、“友廷掇球”、“寿珍掇球”。这三件造型有别的“掇球壶”,由紫砂历史上三位名匠所做,代表着三个不同时期的三种风格。
大亨掇球
【掇球】由邵大亨创制,道光至同治年间,邵友廷对大亨掇球进行大胆的艺术处理与,创作出【友廷掇球】。
【友廷掇球】在壶身与壶盖的连接部拉高成壶颈,壶嘴微曲略直,使得冲力之势更为突出,壶身略显扁圆,壶口设计放大,壶盖则更显半球状,壶钮球形更圆,壶把更显张力。
友廷掇球
从造型的美学角度来看,整体壶形较之“大亨掇球”更显饱满之气,但是依然秉承了“大亨掇球”壶身势雄气沉的特点。
把掇球壶造型审美效果与壶风气韵发展到极致的当属“寿珍掇球”。壶钮、壶盖、壶身在视觉上形成了真正的三“球”重叠之势,尽显“掇球”之奥义。
寿珍掇球
1915年在巴拿马国际赛会上,程寿珍的《掇球壶》拿到了头等金奖。1932年此壶又获芝加哥博览会优秀奖。
看似简单的掇球壶包含了这么多的美学要义,要想把它做好可不是简单的事,需要多年如一日的积累!坚持是世上最难的事之一。
可见优秀的壶形总是在演变的过程中变得更加的完美!
文章标题:揭开「掇球」壶难做之谜!
本文栏目:集藏信息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目的是用于学术交流与讨论,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您认为我们的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ms#mei-shu.org #替换为@),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