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瓷器中的贵族——釉里红它诞生于元代
它的烧制工艺极难掌握,以至数量极其有限;它就是《釉里红》瓷器,就像《是金子总会发光》一样,美轮美奂的《釉里红》在数月前的一次拍卖中,以近8000万港元的成交价横扫拍场……数千件明洪武年间景德镇的瓷片在挖掘机下出土,其中最为耀眼的就是釉里红。虽然都是残片,但一点也不影响它的珍贵价值。釉里红,这种稀少的瓷器品种开始不断引起人们的注意,并以其卓然大气的风范,成为瓷器收藏中真正的贵族。
《釉里红》为什么这样红?它的诞生又有怎样的传奇?如何鉴别和保存这名贵的红瓷?
瓷器中的贵族——釉里红
2006年香港佳士得春拍。一件明洪武釉里红缠枝牡丹纹玉壶春瓶以7852万港元成就了明代瓷器的新纪录,也使得《釉里红》成为瓷器收藏中的极品。
举步艰难的元代釉里红
《釉里红》产生于元代,属釉下彩,是以氧化铜为呈色剂在胎上彩绘,然后施釉,经高温烧制而成,有纯色《釉里红》和《青花釉里红》两种。与其他瓷器比起来,《釉里红》瓷器的烧制难度极高,对工匠而言更是极大的挑战。由于铜红料甚为敏感,制作过程中无论是底釉成分、铜红料比例或焙烧温度,都必须达到最精确的水平,稍有偏差,便往往导致其不能达到预期的一抹艳红。因此,《釉里红》在创烧之初很不成功,轻易烧不成,色彩鲜艳的《釉里红》难得一见,颜色多为浅红、黑红、灰黑色。
用寥若辰星来比喻存世的元釉里红并不为过,其中还有不少是残破的。纵观已被发现的元代釉里红,其工艺上的特点为:
1、釉里红呈色多种,鲜红的较少,大多趋灰,有明显晕散,有温度失控而铜红料《烧飞》的变白现象;
2、青白釉或白釉,和同期青花相比釉面较深;
3、采用白地釉里红绘画或刻划暗纹后釉里红涂地的方法。以色块装饰为主,较少线描纹饰;
4、造型品种简单,仅玉壶春瓶、罐或是杯、匜等几种。
这些特征都说明了元代釉里红的原始状态,但这并未影响其艺术价值,每一件元代釉里红都是价逾黄金的珍宝。
文章标题:瓷器贵族 元代釉里红
本文栏目:集藏信息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目的是用于学术交流与讨论,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您认为我们的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ms#mei-shu.org #替换为@),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