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东坡居士曾言,无竹令人俗。竹历来深受文人雅士的推崇,其虽傲然挺立,但“茎中空、无年轮”,品性当中蕴含坚韧、虚心、高尚等寓意。古代很多士绅不但会在居所附近遍植翠竹,甚至在书斋内也会陈设一些文房竹雕品,以“居有竹”的形式抒发自己的情怀。旧时的这种风尚,让很多竹雕品流传了下来,这些竹雕品,凝聚了先人匠师的智慧结晶,通过浅刻、深刻、留青、透雕、浮雕等技艺,在空白的竹子表层,刻划了各类图案文字,使雕刻艺术显现出更持久的艺术光辉。 这只竹笔筒(见图),高18.2、直径8厘米,皮壳泛红,包浆润泽,虽有细微小裂,但不影响其陈设把玩。以核桃油擦拭笔筒,其光泽更为沉静。 此竹笔筒上雕竹枝,图案以写意表达,竹叶粗大,竹枝瘦削,形成鲜明对比,三根竹枝叠放在一起,环绕笔筒周身,观其刀痕,当属手工深刻,走刀潇洒遒劲,这与当下机雕竹制品不好相比。笔筒雕工看似以一种技艺表现,以寥寥几刀刻就,然却需平口、斜口、圆口等数种刀具完成,可谓成器不易。
文章标题:民国时期竹雕笔筒
本文栏目:集藏信息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目的是用于学术交流与讨论,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您认为我们的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ms#mei-shu.org #替换为@),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