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半丁(1876—1970)生于浙江绍兴柯桥镇,名年,字静山,号半丁,斋号甚多,常用的有敬洗堂、饮雪庐、五亩之园等。陈半丁祖上自明末起世代以行医务农为业,家境贫寒。其年幼时即父母双亡,生活坎坷。15岁时,陈半丁在兰溪一家银号做学徒时,开始接触笔墨,自此一发不可收,其自述“嗜字画入骨,饥饿犹不顾也”。
1895年,在陈半丁19岁时,他随表叔吴隐来到上海,在严信厚家做伙计,以拓印、刻帖及楹联为生,业余时间一心学画。其间,他有幸得到了吴昌硕、任伯年、蒲华、吴石仙、杨伯润、陆廉夫、顾麟士、黄山寿、吴糓祥、金心兰等诸位海上画坛前辈的指点和教诲,“方知笔墨情趣,用意立法,超逸枯润与气味神韵、虚灵巧拙之奥”,尤其是从吴昌硕、任伯年身上获益最多。
在我国现代画坛,一直有三大画派,其中包括南方的海派和岭南派,北方的就属京津画派了,而陈半丁先生是京津画派的典型代表人物。陈半丁成名较早,上个世纪初就驰名北方画坛。他擅长山水、花卉,尤以花鸟画造诣最高。他早年结识任伯年、吴昌硕,后来向吴昌硕学习字画篆刻,并得到了吴昌硕的亲传。到他四十岁时,作品已经颇得自己的特色。他的作品融明、清各家花卉技法之长,以洗练、概括的笔墨和古朴沉着的色彩来表现花卉鸟兽。他用笔苍劲,气力感强烈,构图稳中脱险,善于将诗字画印有机地同一在画幅之中。
文章标题:国画大家陈半丁,曾与齐白石平分秋色
本文栏目:艺术交流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目的是用于学术交流与讨论,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您认为我们的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ms#mei-shu.org #替换为@),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