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海客谈神州)
“敦煌是中国艺术的万花筒。在莫高窟,你可以一览中国古代日常生活场景,欣赏早期山水画,还可以了解佛教文化描绘的前世今生。比如我最爱的第285号洞窟,它诞生于西魏大统年间(公元538年)。在这个时期,中原文化开始渗透到敦煌,所以窟内既有中国神话中的形象,如飞天、伏羲、女娲等,又有印度教里的神明,如鸠摩罗天、毗那夜迦天等。285号窟体现出敦煌文化的多样性和中国文化的影响力。”
倪密·盖茨(见图),2017年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得者。在见到她前,我很难想象这位着装淡雅、谈吐不俗的美国女士说起遥远的敦煌,会滔滔不绝、如数家珍。倪密是美国著名艺术史学专家、原耶鲁大学美术馆和西雅图美术馆馆长。从青年时代在斯坦福大学的课堂上与中国艺术“不期而遇”算起,她与中国的缘分已绵延了大半生。如今,年过七旬的倪密将对艺术的执着安放在中国,安放在西北大漠深处的敦煌。
对中国艺术一见倾心
聊起从事了半个多世纪的
文章标题:倪密·盖茨:敦煌艺术是了解中国文化的窗口
本文栏目:美术综合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目的是用于学术交流与讨论,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您认为我们的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ms#mei-shu.org #替换为@),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