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幕时间|
2018年10月29日 15:30
|展览时间|
2018年10月30日—11月17日10:00-17:00
|展览地点|
武侯祠美术馆(成都武侯祠博物馆·西区·荐馨殿)
|开幕式地点|
成都·武侯祠美术馆殿前广场
中国画研究院(中国国家画院前身)第一届副院长、院委叶浅予
这次的展览作品大体分为速写、漫画和少量国画三部分。其中速写部分是展览的重头戏,大致分为四类:印度速写、川贵速写、甘南及江南速写、舞蹈及杂画。
1946年,上海,叶浅予赴美前家庭合影,后排右一为叶浅予,右二为戴爱莲
1949年,叶浅予、戴爱莲和叶明明于北平住所
著名国画家、叶浅予的高徒卢沉1997年在叶浅予诞辰90周年之际,写出《叶浅予的速写艺术》一文,在他看来,叶老一生的艺术实践,大体上可以分为三大块:漫画、速写、中国画。在这三种艺术实践中,速写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速写不仅是叶老艺术实践的重要方面,同时,也是叶老艺术成就的坚实基石。漫画和中国画的成就都离不开速写这个基础。”
叶浅予任《时代画报》主编
叶浅予没有经过正规的造型基础训练。从18岁(1925年)休学,到上海谋生,画广告、画漫画、画插图、设计花布图案、画舞台布景,直到画《王先生》的头几年(1929-1935年),都是凭记忆和想象来起稿和造型,在谋生中逐步积累起造型技能。
1945年重庆叶浅予、戴爱玲与众人合影
叶浅予自己回忆,开始画速写是在1935年。那年与访问上海的墨西哥漫画家珂佛罗皮斯相识。见他身上经常带着小本本,记录他在旅行中所见的各种形象,作为创作素材,叶老也拿起了速写本。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转折点。直接的收获是提高了长篇漫画创作《王先生》、《小陈留京外史》中人物形象的丰富性和真实性。1935年北游回来,还出了一本《浅予速写集》。在60年前,那时他才20多岁。叶老早年主要画漫画,40年代转向中国画。画漫画、中国画都有明显的阶段性,唯有画速写,伴随他一生。
叶浅予生活照
1943年夏,叶浅予以战地记者的名义在印度西部住了4个月,奇特的异国风光,丰富多彩的集市,对比鲜明的各式人物,激发了他的作画热情,画了大量的印度舞蹈形象和印度风光写生作品。这是一次难忘的艺术之旅,以至叶老在40年后编《印度风情》速写集时,往事历历在目,仍感新鲜。他用的是一种很粗的铅笔,有的像是用炭精棒画的,线面结合,用笔洗练、简洁,对比近现代美术强烈,造型概括夸张,每一个笔触充满了果断和自信。
1947年,叶浅予归国前在戴爱莲家乡特立尼达举办画展
1946年,叶浅予留美期间在旧金山的住所内
五六十年代,是叶浅予水墨画创作的高峰期,也是速写最多产的时期。叶浅予喜欢穿一件劳动布上装,大口袋里装着好几本画速写用的“拍子簿”,拍子本并不大,一本二十来页,画完一本接着画第二本。1958、1959年,平均每天可以画二三十页。最高记录在十三陵水库,一天画过五十多页。叶浅予的速写数量多得惊人,立柜底层的大抽屉里,塞得满满的全是速写本。
1953年,叶浅予与女儿叶明明
叶明明的“父亲叶浅予的速写与人生”里写,父亲叶浅予经常讲:“我认为光靠速写不行,那会被速写拘束住,约束了想像力。速写的同时,一定要讲感受。”
叶浅予“文如其人”。郁风在《叶浅予倒写回忆录》中有这样的描述:“他写自己,既不渲染吹牛,也不故意谦虚;他写朋友,既不美言抬举,也不刻薄嘲讽;而是把自己对那人最本质的感觉和看法说出来。写‘文革’,只是当时的真情实感,没有事后的批判,甚至也没有受害者的控诉,一切留给读者感受。”(文章)别致就在于:正如八十年以上的老酒,味醇而厚,不带水分,货真价实。
叶浅予生活照
“叶氏速写”欣赏
《印度妇人》 28X21cm 1943年
《康定舞步》 16×11cm
《江南水乡之二》 20.5x31.5cm
《印度集市四幅之二》 14×10cm
《印度集市四幅之三》 17×12cm
《印度集市四幅之四》 17×12cm
《印度儿童》 19×12cm
《苦行僧》 17×12cm
《川康道上牧民》 17×10cm
《康定街上锅魁铺》 18×11cm
《青城道士》 17×11cm
《青城滑竿夫 》17×11cm
《川剧演员四帧之三》 17×11cm
《川剧演员四帧之四》 14×12cm
《汉族秧歌》 25×18cm
《汉族舞蹈两帧之一》 25×18cm
《汉族舞蹈两帧之二》 25×18cm
《扑蝶舞》 25×18cm
《写生的师生》 28x23cm
《延边长鼓》 66.5x44cm
《江南水乡之二》20.5x31.5cm
《江南水乡之八》 20.5x31.5cm
《甘南风光之一》 20.5x31.5cm
《甘南写生》(带色)25x36cm
文章标题:风流今见——叶浅予早期速写作品展
本文栏目:展览资讯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目的是用于学术交流与讨论,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您认为我们的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ms#mei-shu.org #替换为@),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