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一带一路”国际美术工程国内作品验收评审在北京圆满完成。这一国内迄今为止范围最广、规模最大的美术创作工程,以跨越时空的258个选题,构成了一部视觉艺术的史诗。作品质量是艺术创作的生命线,更是衡量工程成功与否的关键,本报记者通过对参加验收评审的近50位专家现场采访,与读者分享评委们眼中的“一带一路”国际美术工程及验收评审作品。
陈云岗:雕塑作品数量不多质量不错
陈云岗
中国国家画院雕塑院执行院长
“一带一路”国际美术工程艺委会副主任
“一带一路”国际美术工程是在中国当代美术界正在进行,并且即将收官的一项重大美术创作工程,我作为该工程的艺术委员会的成员,同时又作为评委全程参与其中,有几点体会。
第一,这个工程站在了国家的高度,以“一带一路”命名,呼应国家的文化倡议。第二,在“一带一路”的框架下,我们最大限度地动员了国内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诸多的美术家、艺术机构积极参与,这在之前的重大美术创作工程中是没有过的。第三,在五年多的时间内,这个工程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举办了多次的草图评审会,对草图反复观摩、指导,与作者互动沟通等,参加验收评审的作品虽然有些不是最终的状态,但大多数已经完成,应该说这是在近几年努力的基础上结出的硕果。
陈云岗在验收评审现场
对于雕塑作品,与全国美展的要求不同,这些作品需要切合“一带一路”的主题,遵守和符合“一带一路”的主题要求。虽然,当初报名和想要参与的雕塑家较多,但随着一遍遍的作品甄选和意见反馈,对一些不尽如人意的作品进行了淘汰,现在的雕塑作品大概只剩下了20余件,尽管数量不多、规模不大,但是作品基本上反映了中国雕塑家对“一带一路”国际美术工程的重视程度,我们从很多作品中也可以看到作者下了较大的功夫,创作手法与主题紧密相连,个人特色鲜明。所以,总体而言,雕塑作品虽然数量不多但质量还是不错的。
文章标题:陈云岗:雕塑作品数量不多质量不错
本文栏目:访谈评论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目的是用于学术交流与讨论,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您认为我们的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ms#mei-shu.org #替换为@),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