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上历博获捐《旧币值邮票》,曾经的国家名片,如今的文化档案
1月21日,上海市历史博物馆新入藏了一批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珍贵《旧币值邮票》,由上海藏家捐赠。这批邮票反映了新中国建立初期1949年至1955年这一特殊历史时期的重大历史进程,涵盖诸多新中国《第一》,如第一套新中国纪念邮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新中国第一套国徽邮票《国徽》;新中国第一套体育邮票;新中国第一套妇女节邮票;新中国第一套儿童节邮票;新中国第一套劳动节邮票……
上海藏家王力伟捐赠的邮票
新中国旧币面值纪、特邮票捐赠仪式今天(1月21日)在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举行。上海市收藏协会会员王力伟向上历博捐赠1949年10月到1955年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纪念邮票和特种邮票原版票42套175枚。
新中国邮票的发行与新中国的成立几乎同步。1949年10月8日,由当时的华北邮政总局受命发行了第一套新中国纪念邮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揭开了中国邮票发行史新的一页。
纪1 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新中国第一套邮票
1949年10月到1955年3月前发行的邮票,被集邮界称为《旧币值邮票》。旧币值邮票题材丰富,反映建国初期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领域的重大成就或重要事件,为当年重要的《国家名片》之一,具有特殊的史料价值。
采用《纪》、《特》来命名的纪念邮票和特种邮票,发行于1949年10月8日到1967年3月10日,在新中国邮票史上有特殊地位。
首先,它们见证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币制混用调整时期的一段历史。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货币实行旧币制,1955年3月实行币制改革,此后发行新币制邮票。本次受赠邮票均为1955年3月前的旧币值邮票原版票。这部分邮票均以旧人民币为面值,具体金额数字由小到大,从一个侧面折射出建国初期中国经济从恢复到稳定发展的史实。
纪6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一周年纪念——新中国第一套国旗邮票
其次,这批邮票反映出新中国邮政的某些特点。如:纪1,纪2,纪3以《中华人民邮政》为铭记。1949年1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创立,同年12月第一届全国邮政会议召开,确定此后邮票以《中国人民邮政》为铭记。再如,新中国邮票设计的一个特点是采用了志号,为我国邮政部门所独创。此外,这次捐赠的邮票中,纪10《保卫世界和平》是我国第一套异形邮票,特4《广播体操》全套40枚,是我国最早的异图相连邮票。
1951年10月1日,为宣传国徽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二周年,邮电部发行了历史上第一套《特种邮票》《国徽》
据邮票捐赠者王力伟先生介绍,他此次捐赠的邮票总计42套175枚,涵盖诸多新中国《第一》比如第一套新中国纪念邮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新中国第一套国徽邮票《国徽》,是历史上第一套《特种邮票》;新中国第一套开国纪念邮票《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纪念》,是新中国第一套反映开国大典这一伟大历史时刻的纪念邮票;新中国第一套国旗邮票;新中国第一套宪法邮票;新中国第一套建党邮票;新中国第一套建军邮票;新中国第一套异形邮票;新中国第一套体育邮票;新中国第一套妇女节邮票;新中国第一套儿童节邮票;新中国第一套劳动节邮票等。
1952年6月20日,为帮助推行广播体操,邮电部发行了《广播体操》特种邮票
王力伟介绍,集邮作为他的业余爱好已经有20余年的收藏经验,主要收藏清朝、民国、解放区即人们统称的《清民区》邮票和新中国早期的邮票。此次捐赠的邮票是新中国早期邮票,跟上海市历史博物馆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主题相契合,所以选择上历博作为这批邮票的最终归宿。其中有部分邮票当初是从东欧、苏联等海外收集而来,因为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有一部分的邮品就是为了出口创汇,所以很多后来都保存在海外的私人藏家手中。
上海藏家王力伟捐赠的邮票
上海对中国邮票的发展有重要意义。上海工部局书信馆大龙邮票是中国最早的商埠票。中国第一套邮票——大龙邮票是在上海印制的。新中国成立初期,大多数邮票都是在上海印制的。这批捐赠的邮票中就有上海商务印书馆、大东书局上海印刷厂、市印刷一厂、上海大业印刷公司、上海华东区税务管理局印刷厂、上海人民印刷厂印制的邮票。上海还是我国集邮发源地,20世纪20年代起,就有神州邮票研究会、海上邮界联欢会、中华邮票会中国邮商公会等集邮组织相继成立。如今,上海集邮爱好者众多,在全国邮展中有突出表现。
上海市历史博物馆副馆长裘争平表示,上海市历史博物馆收藏有数量众多解放前的邮票,比如大龙票等,解放后的邮票几乎还没有纳入到他们的收藏范围里,新中国成立有70年的历史了,解放后的邮品也应该纳入历博的收藏范围。此次捐赠的邮票可以说增加了历博邮票收藏的类别和范围。
据悉,此次入藏的部分邮票藏品可能会在2019年5月份上历博策划的上海解放七十周年展中作为展品展出。
文章标题:上海市历史博物馆获捐“旧币值邮票”
本文栏目:集藏信息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目的是用于学术交流与讨论,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您认为我们的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ms#mei-shu.org #替换为@),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