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年味浓浓 其乐融融——年兽与门神的故事
1.门神
在我国,过年有很多习俗,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贴!门!神!,本周绘生活的老师将会孩子们一起,了解农历新年民间的一种习俗和信仰。观察不同类别的门神,拥有的不同特点以及意义。用绘画去理解门神与场景的融合还有春节的气氛表达,敬请期待孩子的作品吧!
第一代门神
关于门神最早的原型,出自《山海经》记录的上古时代:在东海度朔山中,有一棵巨大桃树,盘曲3000里,它的树枝伸向东北方的鬼门,所有的鬼怪来往都从此出入,相当于高速收费站,但是不要钱。
▲神荼&郁垒
在这棵桃树下,站着两位神人,神荼和郁垒,这两位平时没啥事儿,专门盯着鬼怪,只要鬼怪到人家祸害,二话不说就用桃条把它捆起来,送去喂虎,因此所有的鬼怪都怕他们二位,桃条也称为驱鬼辟邪的工具。后来,人们就用桃木刻成神荼和郁垒的模样,放在自己门口避邪防害,这是最早的门神形象。刻桃木的木板称为“桃符”,是春联的雏形。
第二代门神
秦叔宝、尉迟恭
经过历代演变,门神的内容也不断发生变化。唐朝的时候,太宗李世民因为夺取皇权而杀人无数,继位后身体极差,夜间常做噩梦,经常听见房外边抛砖掷瓦,鬼哭狼嚎,搞得唐太宗很郁闷,这也是杀生的果报呀!这事被大臣们知道后,就推荐秦琼和尉迟敬德这两位大将全副披挂,在门外彻夜守卫,果然没出动静!
▲ 秦叔宝&尉迟恭
唐太宗一看,这法儿管用啊,不过老让这二位守夜,长久下去也不是个办法,于是就命画工画了秦叔宝和尉迟恭的像贴在门边。贞观年间唐朝人口300万,唐太宗那时候就相当于是个拥有300万粉丝的大咖,上行下效,因此,这个做法很快在民间流传了开来。
不过影响最深的,还是神荼、郁垒、秦琼、尉迟恭,对了,还有钟馗。
门神类别
再到后来,门神又不断增加了新的内容,基本上门神分为四类:驱邪门神、文官门神、武将门神、祈福门神等。
驱邪门神主要形象为神荼、郁垒,用来镇邪驱鬼。
文门神以天官居多,通常头戴纱帽,手持如意,表示求取功名、升官发财之意。
武门神是武官形象,以秦叔宝、尉迟恭居多,为了镇住恶魔或灾星从大门外进入,故多手持刀枪剑戟。
祈福门神以福、禄、寿星三星和送子娘娘等形象居多,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祈求。
2.年兽
春节,即农历新年,俗称过年,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而今天故事里的“年兽”,是一只凶恶的怪兽;每当到了农历十二月30日这一天,大家都会贴红纸,敲锣打鼓,这样就能把年兽吓跑啦。
本周绘生活的老师将会孩子们一起,去了解年兽不同的传说故事,让孩子们发挥想象,加入人物,创造属于自己的年兽故事,敬请期待孩子的作品,下面让我了解一下中国年兽的传统故事吧!
年兽的故事
在上古时期,中国有一种可怕的怪兽,头上长着坚硬的独角,眼睛有铜铃那么大,嚎叫的时候发出“年——”的声音,因此,人们都叫它年兽。
年兽很怕热,爱睡觉,平时住在深山老林里,一睡就是三百六十五天,只有到了第三百六十五天的那个最寒冷的晚上,它才醒来,蹿到人类聚居的地方找东西吃。每到这一天,人们就相互警告:“年来了,年来了”。
只要年兽一出现,人间便遭了殃——无论是人还是动物,只要被它看见,都会被吃个精光。人们害怕极了,为了不被年兽吃掉,每到这一天晚上,家家户户都提前做好晚饭,将炉火熄灭,再把牲口拴好,并关紧门窗。等做完这一切后,大家才躲在屋子里吃“年夜饭”。
不久,夜幕降临,年兽蹿出深山老林,一路嚎叫着奔向人类聚居的村落,准备大吃一顿。但这时,家家户户都紧闭着门窗,街上静悄悄的,一个人都没有,年兽只好饿着肚子返回深山里去了。
第二天一大早,人们起床后跪在地上,感谢天地祖宗的护佑。然后打开大门,和街坊邻居相互作揖祝贺,嘴里说着“过年好!过年好!”
依照这种方法,百姓平安地度过了许多年,渐渐地对年兽放松了警惕。然而有一年,年兽突然蹿到一个村子里,几乎吃光了全村的人。
万幸的是,有一对夫妻和几个小男孩儿逃过了一劫。那小两口由于刚结婚不久,穿着红色的衣服,门前挂着红灯笼,门两边贴着红对联。而那几个小男孩儿,正在院子里点一堆竹子玩耍,竹子燃烧后火光冲天,发出“噼噼啪啪”的炸响声。年兽正好转到这里,被红色和爆竹声吓得大惊失色,狼狈地逃走了。
这时人们才知道,原来年兽最害怕红色和爆竹声。大家都高兴地说:“太好了,以后年兽醒来的这一天,我们只要穿上红色的衣服,在门口贴上红纸,挂上红灯笼,燃烧竹子就行了,再也不怕年兽祸害了”。
后来,这种习俗一直流传下来,成了中国最隆重的节日——春节,俗称“过年”。
文章标题:年兽与门神的故事
本文栏目:访谈评论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目的是用于学术交流与讨论,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您认为我们的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ms#mei-shu.org #替换为@),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