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要知道一个艺术家的灵魂是什么样子的,就去亲近他的作品
由于艺术与性情的理由,我倾向于孤独。——莫兰迪
我们也许穷其一生都在试图驱赶孤独,最终可能是徒劳而返。所以只好豁达从容的品赏孤独,真正的艺术家大多是狂热迷恋孤独,热切拥抱孤独的动物。他一生没有结婚,唯一有的就是他把一生都献给了他挚爱的艺术。
意大利艺术家乔治 · 莫兰迪不知道是从何时开始着迷灰色调,一种游走在暧昧边缘的颜色,不鲜亮,不招摇,反而显得不张扬却舒服温柔。
灰粉、灰蓝、灰橙、灰绿...总有一种难以名状的触动。
平淡孤独的生活造就了莫兰迪谦逊、宁和的性情,以及淡泊、质朴的绘图方式,他享受在孤独中沉思。
莫兰迪有他自己的具象与抽象的观念。
他曾说:没有什么比我们实际上所看到的更抽象、更不真实了,我们知道,我们作为人所有能看见的真实世界,从来就不像我们看到和理解的那样真实地存在着,当然事物是存在着的,但是它没有其自身的内在意义,只有我们能知道杯子是杯子,树是树...
莫兰迪年轻时因经济困难无法到巴黎学画,又很少外出旅游,全凭阅读艺术杂志和报章美术评论了解当代艺术的发展趋势。
他说:如果我这一代的意大利年轻画家中,有谁曾热烈地热衷研读法国当代艺术发展新趋势的话,那就是我。
莫兰迪在当时支持形而上画派的杂志《造型价值》上曾陈述:把静物画看为是超越时间之事,是不动之物的相遇对质,是在它们天生之美上作祥宁的沉思,并赋以时光永恒之感。
他就是这样一个沉着、冷静孤独的人,也正因为如此,他的作品中没有无谓的花俏描述,线条、颜色等形式服从整体,从而产生一种静谧和谐美。
贾科梅蒂也是一个敢于面对真实、孤独、虚空的勇士。
他避开讨好的眼见之美,反复找寻、观看,以逼近那个自己认为对的真理,仿佛要剖开肉体,探入魂与骨中,即使生出的是不悦人眼目的灰暗、削瘦和杂乱。
他说:我只不过照自然摹写,写眼前的东西,但重要的是要避免一切先入之见,试图只看那些存在的东西。
做雕塑对他而言,是一个可以让他记录眼中的外在世界的手段,也是认识世界的手段。
他的雕塑作品线条如刀锋般犀利,细长、孤瘦、单薄、脆弱,这是对战后人类心理和20世纪人文精神的刻画,是艺术史上的经典不朽名作。
他以骨感的大长腿,形成了自己鲜明的个人风格,草间弥生等大师级人物,也有不少人深受其影响。
这些雕塑就像是,熙熙攘攘的大街上,每个形单影只的人都怀揣心事。
当你看到贾科梅蒂的雕塑作品,会有一种似曾相识的熟悉感觉,仅一个瘦弱孤独的形体,便会让你想起大街上匆匆的身影,想起粗糙、没有细节的生活状态,触动你内心真实的情感。
要知道一个艺术家的灵魂是什么样子的,就去亲近他的作品。
伟大的艺术家和其作品往往是难以割裂的,如果要真正理解一件作品,就要了解创作它的艺术家,而要认识一个艺术家就需要从作品中窥测端倪,真正的艺术是灵魂的模样。
文章标题:作品之中 混杂着艺术家的灵魂
本文栏目:访谈评论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目的是用于学术交流与讨论,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您认为我们的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ms#mei-shu.org #替换为@),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