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张光宇先生有大量的作品及草稿鲜为人知。2018年,由张光宇之女张宜秋教授、之子张临春先生梳理了一批张光宇的文献资料,在势象艺术公众号发布了《张光宇与动画片<大闹天宫>》《张光宇与中国现代装饰壁画》《张光宇为广西僮族戏“刘三姐”画速写画》《张光宇笔下的日本歌舞伎》《张光宇为老舍先生剧本配插图》等文章,这些文章与本文都是介绍张光宇1960年所做的工作。
▲1954年,张光宇、张正宇(中)和齐白石。在北京齐白石家合影
不用布景,是第一高明处——张光宇为上海市京、昆、淮剧青年演出团画舞台速写
整理 | 张宜秋? 张临春
1960年8月,上海市京、昆、淮剧青年演出团在北京演出,北京日报请张光宇先生观看演出,并请先生为他们画一些速写画在报上发表。8月22日他完成了两幅交给了报社。当晚他与叶浅予受邀去山东出差,8月26日在青岛突发脑溢血,进入晚年养病期。所以,这一批作品弥足珍贵。
以下日记记录了他完成作品的过程。
1960年8月17日
夜七时半赶到文联观上海市京、昆、淮剧青年演出团的演出,“盗仙草”的主角王芝泉的出手不下于云南关鹔鸘,还有出京剧现代戏“踏破东海千层浪”处理甚佳。水浪与老虎、鱼均用武行来代替,不用布景,是第一高明处。最后一出“伐子都”,饰子都的蒋英鹤武功好,可是刻划性格以及面部表情均差。当然,对年轻演员不能苛求。
1960年8月18日
夜,提早上西单,应徐琮之约,再看一次上海青年团演出。节目是“借扇”、“起解”、“罢宴”、“女审”、“红秃山”(又叫三战张月娥)。
1960年8月19日
下午画上海青年演出团的速写,钩了一些草稿。
1960年8月20日
续画上海青年演出团的稿。
1960年8月21日
虽然是星期天,我手头倒做了些工作。画好了“三战张月娥”一幅。
1960年8月22日
上午还画好了一张淮剧“女审”。下午果然得北京日报徐琮来信索稿,即将两张画交给原信差带回去。
......八点半,学校派车来接,......去接叶浅予一同赴火车站,九点三刻开车。
因没有找到原稿和报上发表的原图,最后两幅放的是墨稿,此两稿应与原稿相近。
2018年12月整理
1956年,张光宇在北戴河海滨
1950年 ,张光宇和张仃带中央美术学院学生去北京的寺庙写生
1958年,张光宇带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学生下乡劳动
?1955年,张光宇在北京外文出版社,与友人讨论《中国建设》杂志的修编工作。右起:张光宇,张正宇,叶浅予等
文章标题:不用布景,是第一高明处——张光宇为上海市京、昆、淮剧青年演出团画舞台速写
本文栏目:访谈评论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目的是用于学术交流与讨论,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您认为我们的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ms#mei-shu.org #替换为@),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