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讯 > 展览资讯

上海油罐艺术展:消除人与世界的隔阂

展览资讯 来源:新民晚报 2019-03-27 10:15
艺术家们借助于模拟还原虚拟世界,使观赏者最大限度地与实体空间互动,用激动人心的交互感来冲破日常人与他人、与周身世界的隔阂感。

原标题:跨越边界万物生从浸入式艺术展

上海文化新地标油罐艺术中心开幕,全球知名艺术团体teamLab在上海的首次个展《teamLab:油罐中的水粒子世界》无疑是亮点中的高光点。

被公认为是当今国际艺术界最为重要的现象之一,沉浸式艺术以新颖的方式结合了视觉艺术、科技、音乐、建筑、空间设计及剧场体验等多种艺术门类,在世界范围内有效地重新塑造了艺术与公众的动态关系。如同重回母体,又如跌入无垠的宇宙,这些放大感官吸引的艺术品,恰到好处地利用了观众现场体验的欲望,一种将艺术和现实联系起来的欲望。在现场,通过艺术,观者得以探索人类与自然,自身与世界的真正关系。

重筑《关系》拓展体验

油罐中的水粒子世界,消除作品的边界

油罐中的水粒子世界,消除作品的边界

2015年的龙腾大道远没有现在的热闹,但余德耀美术馆的门口却从早到晚排着长龙,由英国设计团队兰登国际打造的大型互动装置艺术作品《雨屋》第一次在上海艺术爱好者面前展示了浸入式艺术独有的魅力。在150平方米的空间中,观展者可自由地在雨中穿梭、嬉戏却不被淋湿,这份体验打破了传统展览的观展模式:即无可替代的参与感。

1996年,法国策展人、评论人尼克拉·布西欧策划了一个名为《交通》的展览,并在展览的图录中第一次提出了《关系美学》的概念。作为20世纪末最重要的艺术概念之一,《关系美学》正是以《体验》为核心的浸入式艺术的发源。追随布西欧的理论,法国跨媒体艺术家菲利普·帕雷诺又提出了《作为媒介的展览》。而后,一批艺术家致力于将每个展览转化为一个不断发展的、情境化的体验过程,探索展览作为一个单个的、具有连贯性的物件的可能性,而不是作为个人作品的集合。以此去拓展人对于个体与艺术、与世界的《关系》的认知。在数码科技还没有如当下一般登峰造极之时,艺术家们在宏大的空间用一系列的表演艺术、影像作品、雕塑、光、声音艺术等引导及控制着观展者的体验与感知。因为人们早就可以从网上轻易地获取绘画和雕塑的高清图片,却很难完整地复制一份由声、光、影等共同构成的《体验》,这自然也成了人们必须《在现场》的理由之一,成为了美术馆吸引观众的《制胜法宝》。

较早借助影像大获成功的作品还包括克里斯蒂安·马克雷的《钟》。这部创作于2010年的《钟》是一部时长24小时的蒙太奇电影,由数千个电影片段天衣无缝地拼接在一起,在洛杉矶艺术博物馆首展时,每一块屏幕前都排起了长队。整个作品充满了叙事情节,但打破传统和常规,它没有开始和结束,完全由观看者来决定并进行组合,每个观众都是电影中的一个角色,每个人都可以走进故事的内部,四处走动,选择自己的视角,自己的观看方式来体验何为《时间》。每个人的每一次观感都是个人的、独一无二的,呼应了观众要求与艺术品互动的欲望,重建了观众与艺术之间的《关系》,这就是浸入式艺术打动人心的秘诀。

是艺术还是科技景观

花与人,不为所控却能共生, 消除作品的边界

花与人,不为所控却能共生, 消除作品的边界

《雨屋》装置是由水、注塑贴砖、电磁调节阀、定制软件、3D追踪摄像头、钢梁、水处理系统、格栅地板组成的,打造出现场魔术般场景的是背后的高科技。

已建立了18年,如今teamLab的团队有400人,每个成员都是《超级技术专家》,他们不仅包括艺术家,还有计算机工程师、数学家、建筑师、CG动画师、音乐人等跨学科人才。其中,90%的成员是提供技术工作的。事实上,teamLab创始人猪子寿之本人也是一个彻底的理工男。在东京大学就读信息工程研究生时对自然语言处理和艺术产生兴趣,创立teamLab数字创意团体的推动力源于在法国卢浮宫的一次参观。人们拥挤在画作前只为了一睹达芬奇名画《蒙娜丽莎》,但却不能真正欣赏到艺术之美,这是传统绘画艺术的局限。专业背景和直觉告诉他,数字技术的发展会给艺术创作,乃至创意产业带来颠覆性的变化。《我想通过把数字技术介入艺术,向人们展示,人与艺术的关系可以是积极的,人与世界、人与人的关系也可以是积极的。》猪子寿之把想法变成了现实,并且大获成功。

新媒体时代,《关系美学》衍生出《体验至上》,推动着艺术家们更加积极地利用技术,诉诸人类的感觉和想象,为观者创造令人愉悦的《梦境》。正如在teamLab的作品中,人和艺术作品的边界被打破了,人可以成为作品的一部分,甚至是创作者。在同一个空间的参观者,也不再是彼此互相打扰但毫无联系的陌生人。每个人都是艺术品的共同创作者。《teamLab感兴趣的是艺术的边界如何在数字技术的帮助下被拓宽。》猪子寿之表示,《通过将科技与艺术相连接,也许可以让人们的生存变得更加积极。科技是人道主义的,数字化的概念本身就是去拓展人类的表达。》

关注生命哲学启发智慧

生死无止尽,此刻即永恒 II吴南瑶

生死无止尽,此刻即永恒 II吴南瑶

近期在上海展出的草间弥生《爱的一切终将永恒》艺术展中,波点女王同样为上海观众奉献出了自己知名的浸入式艺术作品《无限镜屋》系列。艺术家使用镜子、数百盏灯泡、LED灯,甚至在地板上也会增加元素,以产生一种无穷无尽的反射,创造出无限的空间幻觉,令进入者沉入无限冥想。草间弥生已经为这个系列创作了18个不同的版本,《载满生命的光辉》《百万光年之外的灵魂》《灵魂的智慧》……从命名上即可了解,作品所承载的是艺术家对宇宙和人生在当下的感受和思考。

延续至2019年八月的展期中,油罐艺术中心整个5号罐内部空间整体被打造成了一个《水粒子世界》。自古以来,《水》这个复杂而深邃的表达就是人与世界关系的最佳隐喻,当观众身处其间,作为一颗水滴的《我》与作为汪洋的《世界》的现实感涌来,人们瞬间被投入到一场绵延、壮观的奇境中。世间万物都存在于一个漫长、没有边界的,脆弱而又不可思议的生命延续之中。这个实时演算的作品展示了teamLab团队关于生命的脆弱及美丽的艺术诠释。

Black Waves 迷失、沉浸与重生

Black Waves 迷失、沉浸与重生

同时在油罐艺术中心展出的还有《黑色浪潮:迷失、沉浸与重生》《生死无止尽,此刻即永恒II》《无常的生命,时空交汇之处诞生新的时空》以及《圆相》,或许是出于物理形式的特征,浸入式艺术不约而同地将主题聚焦于对于生命哲学的探究。面对这个前所未有地开放、同时却也充满了自我封闭与隔阂的人类新时代,艺术家们借助于模拟还原虚拟世界,使观赏者最大限度地与实体空间互动,用激动人心的交互感来冲破日常人与他人、与周身世界的隔阂感,人们得以突破自身与自然界,以及自身与世界之间的界线,在独特的感官体验中激发出人类心灵原有的敏感与活力。老少咸宜、通俗易懂,出于这种初衷和创作的原发动力,评论界对艺术界的这项尝试报以了相对宽容的态度:浸入式艺术的流行并不会贬低其严肃性。数字技术使我们将艺术从物质中解放出来,并使之能够跨越边界,它拓展的不仅是技术学科层面的,更是心灵的边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