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讯 > 展览资讯

“风格派及未来”中欧当代抽象艺术家联展

展览资讯 来源:凤凰艺术 2019-03-27 12:16
当代抽象艺术家对传统抽象艺术源头之一“风格派”的传承与发展,中外抽象艺术家作品之间的碰撞交流

3月22日上午,《风格派及未来》中欧当代抽象艺术家联展在华侨城盒子美术馆拉开帷幕。展览由德国策展人索菲-夏洛特·邦贝克(Sophie-Charlotte·Bombeck)策划,参展艺术家为(排名不分先后):陈亮、黄拱烘、李鹏、马树青、唐骁、王晓鸣、Henriette van "t Hoog、Iemke van Dijk、Michael Wright、Oleksiy Koval、Veronika Wenger。本次展览由华侨城盒子美术馆与武汉合美术馆联合主办,共展出近六十件抽象作品,包括绘画、装置及影像。

德国策展人索菲-夏洛特·邦贝克(Sophie-Charlotte·Bombeck)在开幕式上致辞

德国策展人索菲-夏洛特·邦贝克(Sophie-Charlotte·Bombeck)在开幕式上致辞

华侨城盒子美术馆执行馆长刘可在开幕式上致辞

华侨城盒子美术馆执行馆长刘可在开幕式上致辞

嘉宾顾振清(独立策展人)在开幕式上致辞

嘉宾顾振清(独立策展人)在开幕式上致辞

《荷兰风格派》有一本同名杂志,自1917年由特奥·凡·杜斯伯格在莱顿市出版,直到1931年为全世界艺术家和理论家提供了理论依据。主题涵盖了从美术到建筑、设计到电影、音乐和文学等方方面面。在为《荷兰风格派运动》撰写的首批系列文章中,蒙德里安阐述了大量对抽象艺术发展影响至深的观点。恰巧2017年是《风格派》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日子,为此,策展人精心策划了此展览。参加展览的有六位外国艺术家(其中二位为荷兰艺术家,一位为德国艺术家,一位为华裔德国艺术家,一位为英国艺术家,一位为乌克兰艺术家),五位为中国艺术家。有趣的是,五位中国艺术家都有留学背景。通过这个具有学术意义的展览,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当代抽象艺术家对传统抽象艺术源头之一《风格派》的传承与发展,还可看到中外抽象艺术家作品之间的碰撞交流,开幕当天,策展人索菲-夏洛特·邦贝克围绕抽象派的运动历史开展了专题讲座。

“风格派及未来”中欧当代抽象艺术家联展

“风格派及未来”中欧当代抽象艺术家联展

“风格派及未来”中欧当代抽象艺术家联展

“风格派及未来”中欧当代抽象艺术家联展

“风格派及未来”中欧当代抽象艺术家联展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此外,德国艺术家Oleksiy Koval在开幕当天的艺术家工作坊上,以数字绘画的方式,向观众展示了自己对绘画的理解。他认为绘画由八种基本元素组成,即颜色、表面、运动、时间、空间、光线、物质(各种材料),以及画家。艺术家通过数字的方法进行绘画时,这八个元素之间的关系会不断发生变化,艺术家在现场演示的过程中,观众们清楚地看到,这里的光线既是环境元素,也是绘画本身。3月23日,华侨城盒子美术馆与广州美术学院还举办抽象艺术学术研讨会活动。

“风格派及未来”中欧当代抽象艺术家联展

“风格派及未来”中欧当代抽象艺术家联展

“风格派及未来”中欧当代抽象艺术家联展

“风格派及未来”中欧当代抽象艺术家联展

关于抽象派的故事

抽象派是独立运动之一。如果没有20世纪初对于创新的热切尝试,就不会有抽象派的历史。因此,第一批尝试使用抽象形式的艺术家也主要关注于打破当时流行的资产阶级艺术观念。这种萌动的现代抽象派的潮流,几乎像一场革命一样突破了传统艺术的束缚,直到今天已被认为是艺术的一个永久组成部分,并且已成为具象派的对应物。抽象艺术在20世纪经历了截然不同的发展阶段,并在近年来受到广泛的欢迎。

“风格派及未来”中欧当代抽象艺术家联展

“风格派及未来”中欧当代抽象艺术家联展

“风格派及未来”中欧当代抽象艺术家联展

“风格派及未来”中欧当代抽象艺术家联展

但这种新抽象派具体有什么新奇之处呢?它是否真的可以识别未知的艺术内容方向和概念,还是仅仅是现有抽象潮流的当代变体?当艺术家回归抽象化时又意味着什么?为了能够回答有关新抽象派意义的所有问题,我们要简要回顾一下抽象艺术的发展历史。这就是即使你不能表明几乎所有重要的立场,我也敢于回顾历史的原因。

除了在《新造型主义绘画》中具象艺术的概念变化之外,抽象派被用作不同变体和变种的通用术语。在下文中,抽象化包括抽象概念以及虚构和抽象的形式,也是形成一般艺术形式的抽象派。抽象化是一个始终存在的、艺术内在的过程,始于立体主义和未来主义,它已经通过推动纬度上的变化和形式上的分解严重脱离了原有的艺术形式。

抽象派的最重要的推动力来源于俄罗斯的先锋派运动。早在20世纪初,其与西方先锋派之间的文化相互影响就开始了。早在1910年,俄罗斯艺术家就能够在莫斯科的私人收藏中体验保罗·塞尚、亨利·马蒂斯或巴勃罗·毕加索的先驱作品。前往欧洲艺术中心的学习考察也很常见:在巴黎可以看到立体派艺术家的作品,在慕尼黑可以接触到蓝骑士的表现主义画家,在意大利可以发现未来派画家。

《无题1611》 布面丙烯 190x180cm 2016陈亮 Untitled1611 Acrylic on Canvas 190×180cm 2016_副本

《无题1611》 布面丙烯 190x180cm 2016 陈亮

黄拱烘Without Title 无题 Acryl on Canvas布面丙烯 340 x 340cm, 2018

黄拱烘Without Title 无题 Acryl on Canvas布面丙烯 340 x 340cm, 2018

Without Title2无题2.布上丙烯Acryl on Canvas.150X160cm.2018.02

李鹏 Without Title2无题2.布上丙烯Acryl on Canvas.150X160cm.2018.02

马树青《无题2015 12-6.》尺寸33X33cm 材质:丙烯木板 年份2015-2016

马树青《无题2015 12-6.》尺寸33X33cm 材质:丙烯木板 年份2015-2016

唐骁fake grass 160cmx100cm 人造草皮,有机玻璃 artificial grass,plexiglass 2017

唐骁fake grass 160cmx100cm 人造草皮,有机玻璃 artificial grass,plexiglass 2017

王晓鸣 莫扎特六首维也纳小奏鸣曲1 Mozart

王晓鸣 莫扎特六首维也纳小奏鸣曲1 Mozart"s six Vienna Sonatas1 45.5×53cm 综合材料Mixed Media on Canvas 2018年

第一部抽象派艺术作品通常归功于瓦西里·康定斯基,他于1913年创作了一幅纯粹抽象的水彩画。康定斯基认为,由于其神智学的基本背景,直觉和主观性是艺术作品的基本要素。他神秘的创作灵感被界定为内在化和《情绪振动》,放弃采用任何可识别的物体和空间概念。康定斯基而是专注于内心情感的表达,这些情感通过图像中的色调和弦线体现出来。比康定斯基早期的抽象派尝试更有力的无疑是卡西米尔·马列维奇1915年创作的《白底上的黑色方块》,他开启了至上主义的艺术方向,就是将画作简化为圆形、矩形和正方形等基本元素。除了马列维奇之外,像亚历山大·罗德琴科和埃尔·利西茨基这些建构主义的代表也被认为在抽象派艺术发展中的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建构主义思想包罗万象,它不仅指绘画,而且代表了一种被认为同属于政治和艺术的较高层次的社会化设计。在德国,包豪斯学校的教师,如约翰夫·阿尔伯斯、保罗·克利、康定斯基和莫霍利·纳吉,自1919年以来对于抽象派的尝试表明,该机构的研究方向不仅仅局限于绘画。荷兰风格派艺术家、特奥·凡·杜斯伯格(1883-1931)和皮特·蒙德里安(1872-1944)发起的运动也在1917年至1931年之间形成了一种禁欲主义形式,即简化为几何抽象的作品,既不是图形也不具有说明性或叙述性。

Henriette van

Henriette van "t Hoog:Air Strips I,2018,65 x 27 x 7 cm,acrylic and reflective paint on MDF中密度纤维板上反光漆和丙烯

Iemke van Dijk:Aluminium disc,Ø 40cm,Spray paint on aluminium铝上喷漆,2017

Iemke van Dijk:Aluminium disc,Ø 40cm,Spray paint on aluminium铝上喷漆,2017

Oleksiy Koval:1,1,1,2,3_marker, tape on MDF中密度纤维板上的胶带和马克笔_130 x 140 cm,2013

Oleksiy Koval:1,1,1,2,3_marker, tape on MDF中密度纤维板上的胶带和马克笔_130 x 140 cm,2013

Veronika Wenger:1,pencil, marker, spray on MDF,铅笔、马克笔在中密度纤维板上,135 x 200 cm,2016

Veronika Wenger:1,pencil, marker, spray on MDF,铅笔、马克笔在中密度纤维板上,135 x 200 cm,2016

《荷兰风格派运动》几乎影响到了我们现实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其持久的影响力可能只有包豪斯建筑学派才能达到。《荷兰风格派运动》的智力中心是一种同名的杂志,自1917年由特奥·凡·杜斯伯格在莱顿市出版,直到1931年为国际艺术家和理论家提供了论述主题涵盖从美术到建筑、设计到电影、音乐和文学等方面的论坛。在为《荷兰风格派运动》撰写的首批系列文章中(1917/18年),蒙德里安阐述了《宇宙的本质》、《内在化的外部化》、《纯粹关系的精确表现》、《干净、和谐的设计》和《由主观到镜头的不可阻挡的演化》等观点。《新设计》的准则是一种普遍的意象,通过《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发现隐藏在现实中的基本规律》,将外观表象简化为由常量和调和要素组成的独立系统。1911~1912年,蒙德里安在巴黎实现了对抽象派的决定性突破,在那里他利用了立体派的形式分割趋势。最后,在20世纪20年代,蒙德里安将完全非个体化的绘画概念完美的展现出来:标志性的新造型主义图像由严格的半色调创作,由垂直和水平的黑色线条组成,用红、黄和蓝三种原色进行表面填充,再加上黑色、白色和灰色等无彩色系。根据他的说法,《新设计不能隐藏在个体、自然形态和颜色背后,而是隐藏在抽象化的形态和颜色中——在直线和确定的原色中》。

本次展览持续到2019年5月5日,免费对公共开放。

“风格派及未来”中欧当代抽象艺术家联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