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讯 > 美术综合

下乡季丨带队手记# 从丝绸之路跨文化研究到一带一路创新设计

美术综合 来源:中央美术学院 2019-05-12 15:58
来源:CAFA创新设计考察分队:设计学院「丝路创新」钢铁战队带队教师:程书馨、Ashley Hall考察地点:丝绸之路从西安至乌鲁木齐沿线课题背景:「创新设计」作为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新开设的专业方向

来源:CAFA创新设计

考察分队:设计学院「丝路创新」钢铁战队

带队教师:程书馨、Ashley Hall

考察地点:丝绸之路从西安至乌鲁木齐沿线

课题背景:「创新设计」作为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新开设的专业方向,旨在结合设计、人文与科学的方法,探索人类社会未来的复杂需求和可持续的创新解决方案,与英国皇家艺术学院联合开展「丝路创新」社会实践课题。该课题旨在探索跨文化、跨领域与跨时空的「创新设计」,从古老文化到现代科技,融合设计、工程、文化、历史、经济、社会等背景知识,开展创新设计与科研考察之行。本课题引入跨文化研究方法与跨领域创新设计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崭新视角分析历史上“丝绸之路”的文化融汇,并洞悉“一带一路”沿线的潜在创新点,开展设计为驱动力的「一带一路」「新丝绸之路」沿线创新。

15天 | 15城 | 26人 | 27个地点 | 6次设计汇报辅导 | 6组创作

北京 - 咸阳 - 西安 - 天水 - 麦积山 - 兰州 - 武威 - 张掖 - 嘉峪关 - 敦煌 - 瓜州 - 柳园 - 哈密 - 吐鲁番 - 乌鲁木齐

四月十三日晚,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丝路创新」社会实践分队从北京出发,我们与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创新科研主任Ashley Hall教授一同踏上了进化与修行之路。乘坐CA1235航班,一行26人从北京出发抵达了丝绸之路的起点西安。

开端


西安作为故都长安,在这里的两天半时间,我们考察了陕西省历史博物馆、碑林、大雁塔和秦始皇陵兵马俑。从出土的文物、石碑到古建筑,同学们初步体会到长安在不同朝代曾经的繁华盛世,也在发掘这么多年来文化、艺术、宗教与商业的碰撞与交融。

古丝绸之路的发展得益于「汉并天下」,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历经千难万险到达中亚开启了丝绸之路之后两千年的浮沉。陕博里珍藏了大量的关于丝绸之路的文物,其中体现跨文化交流的物品不胜枚举,我们惊叹于古人巧夺天工的造诣与兼容并包的心态形成的璀璨作品。

唐·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

这件器物首次印证了唐玄宗生日时舞马“屈膝衔杯赴节,倾心献寿无疆,更有衔杯终宴曲,垂头掉尾烂如泥”的场景。这件器物融合了北方游牧民族的习俗、西方金银制造工艺和唐代艺术风尚。

唐·镶金兽首玛瑙杯

兽类似牛首,却有两只弯曲的菱角,浑然天成,罕见的古玉雕艺术品。该作品来源于西方“来通”,是一种功能如漏斗的酒器,当时人们相信用它注酒能防止中毒,举起“来通”将酒一饮而尽是向酒神致敬。最早出现于希腊,后传入西亚、中亚。

行程之初,我和Ashley教授将23名本科与研究生同学按照年级差异、感兴趣内容与专业方向进行了分组,形成了6组跨专业、跨年龄与跨地域的研究小组,特意将相熟的同学们分开,帮助大家跳出自己的舒适圈,这样的差异性分组也是为了给各组跨领域创新设计的开展打下基础。

「丝路创新」的开题汇报在西安的城墙上展开,我们围坐在六百多年的城墙上,大家提出六个议题:「跨文化交流中的误会」、「从神兽到丝绸之路上的未来生物」、「传教士、商人与炼金术士的交融」、「环境变化对未来丝绸之路农业的影响」、「新丝绸之路的城市与能源」与「丝绸之路黑科技的现代应用」。

在离开西安之前,除了考察极具历史意义的地点外,我们也来到了老钢厂创意园区进行第二次课题辅导“Sprint Tutorial”,老钢厂创意园在华清学院,经过两天的奔波,进入到静谧的校园里,帮助大家沉淀思考。本次课题也参考了「行动调研Action Research」的方法,从第一天开始调动每个同学的观察力与好奇心,通过不断反思与行动对丝绸之路上跨文化与跨领域的案例观察从而完善研究方向。

夜幕降临,丝绸之路对于钢铁战士们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启程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唐《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清晨,乘着火车,我们从西安抵达天水随即驱车前往麦积山石窟。远望麦积山密密麻麻的洞窟,想象着当年的旅人如何虔诚地供奉佛像于此以求平安完成西行之旅。当我们登上麦积山陡峭的楼梯,进入133特窟时,被宋代雕像《佛与罗睺罗》所深深感动,这一尊体现释伽牟尼佛祖与儿子罗睺罗相见的作品,通过开门与关门形成的光影变化,我们看到了饱含深情却隐忍的父爱眼神与尊为佛祖慈悲天下众生的目光,手指若即若离地触碰,充沛且复杂的感情难以用语言来表达。随着朝代更迭,这里供奉的佛像有着不同的风格,但是相通的是都表达了人们即将踏上丝绸之路的祈愿。

窟内禁止拍照,图片来自于网络

当离开麦积山前往天水火车站追赶前往兰州的火车时,因为有的同学已经取票,我们的决策是争取赶上原定火车,如果没赶上再改票。最终,在开车前短短十分钟内,全团同学克服了各种困难顺利登上了列车,成功在一天之内横跨西安、天水、兰州三城,全队也因此获得「钢铁战士」的称号,Ashley教授也对这次团队协作惊叹不已。

抵达兰州后,漫步在已至深夜仍然热闹不已的街市,我们观察与发现了许多“hybrid混合”的产物,不是对于大牌产品的仿冒,一些基于已有模具产物的再混合令人记忆犹新。这一夜,我们一直走到黄河的支流,湍急的流水带我们的思绪进入下一章节。

从此以后,我们开始了一天一城的行程,奠定了以行动调研为基础的钢铁战士修行创新之旅。

Ashley教授摄影

奔走于河西走廊


「丝路创新」的第一部分从跨文化交融的探索开始,同学们每天观察和搜集沿途的案例,使用Suffixscapes框架,识别在丝绸之路上进行交换的项目,绘制它们的潜在影响,捕捉经济、艺术、技术、思想、文化和传播如何交流与互相影响。

河西走廊漫长的路途开启,我们驱车四小时从兰州往武威方向前进。武威得名于汉武帝“武功军威”,古称凉州,是丝绸之路上的要冲,位于河西走廊东端,宗教、文化与经济在凉州碰撞汇聚。一天之内,我们从1600年前的东晋北凉到了750多年前的元代,从被誉为石窟鼻祖的天梯山石窟的大佛像到见证着西藏划归中国版图的白塔寺,深夜,我们来到了纪念西域高僧、佛经翻译家鸠摩罗什大师的寺庙门口。月光皎洁,千年来佛教在不同时期传入中原形成重要影响的见证同时矗立于眼前,时光穿梭,时空融汇,文化与宗教的跨越碰撞不断丰富着中华文明。

从武威到张掖的三小时行路,我们来到了大佛寺与马蹄寺。

“一千多年的沧桑历史中,张掖大佛寺为东西方文化交流、西北各民族的交融及促进祖国统一和文化繁荣均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创造和积淀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大佛寺前言

卧佛平静的目光,给我的内心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宁静。随后驱车前往马蹄寺再次对于这一带丰富的宗教文化宝藏感到惊叹,从千佛洞到三十三天石窟,其科学价值与艺术价值同样高,我们手脚并用沿着狭长的石梯向上攀登,每一步都可以感受到当年人们的虔诚。令人感到难过的是石窟内部有大量“到此一游”的刻字与后人随意的涂色修复,联想起巴黎圣母院的起火,我们还能够在有生之年见到这些保存下来的遗迹,也是缘分。

程子穆、张展康操纵无人机摄影

晚上回到城里,Ashley教授和我一起与同学们开展了第三次课题汇报与辅导“Beer Tutorial”,沿用了从他在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带GoGlobal项目时的方法,大家“痛并快乐着”走完每日的考察行程之中不断探究与思考研究内容,本次小组汇报中,同学们通过互评的方式开展讨论。

赵德玉摄影

设计学院的钢铁战士们在接受了千年前古人的文化艺术的洗礼后,开始了对百万年前大自然鬼斧神工的膜拜。前几日的人文考察行程中一直艳阳高照,巧合的是难得一次户外自然风光的考察竟然下起了雨,雨中的张掖丹霞地貌,晕染后的颜色更深、更浓郁,在这灿烂的红黄相间地貌景色中,魏子雄同学的穿着显得尤其突出。他用实际行动向人们对颜色的刻板印象发起挑战,谁说粉红色是阿姨们拍照的专用色?他在丹霞地貌回购了去年买过的宽檐双面粉红色帽子,搭配粉红色复古滑雪外套,用实际行动向既定印象说不。

“烟笼嘉峪碧岧峣,影拂昆仑万里遥。暖气常浮春不老,寒光欲散雪初消。雨收远岫和云湿,风度疏林带雾飘。最是晚来闲望处,夕阳天外锁山腰。”

——明《嘉峪晴烟》戴弁

日落时分,远望嘉峪关,曾经的河西咽喉、天下第一雄关,见证了多少金戈铁马与保家卫国的过去。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面对这苍凉的大漠与已拔地而起的现代化城市,想到儿时习得的边塞诗歌,感慨万千。

Ashley教授摄影

在敦煌时空穿梭


“敦,大也。以其广开西域,故以盛名。”

——(唐)李吉甫

行程过半,我们在高速上与数码媒体实践团队(程可槑、陈卓、王黎明和高宇老师带队)匆匆一瞥,虽然昨日错过了与张文超老师团队的相遇,这样“一眼万年”的美好瞬间让我们开心了一路。终于抵达了丝绸之路重要的节点城市——敦煌。

姜艺佳制图

我们在敦煌的第一站不是穿越过去,而是走进未来。

程子穆、张展康操纵无人机摄影

像《银翼杀手2049》开篇对未来描绘的“solar farm”那样,我们来到了首航节能光热电站。作为全球单机最大的光热发电站,也是“一带一路”发展计划中的重要项目,这样设计与工程创新结合的代表项目令我们激动不已。穿着工作服的黄文博董事长与同学们进行了交流,每个小组将跨文化交融的可视化图表进行了中期汇报分享,黄董事长介绍了首航光热电站的基本情况,并请技术负责人带同学们实地考察了一百多万平米的定日镜矩阵与控制室。

赵德玉摄影

“预计该项目完全建成后,每年可以发3.9亿度平稳、可控,可昼夜连续供应百分之百清洁的电力,可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5万吨,节约标煤13万吨,减少粉尘排放10万吨,还可减少了140多万平方米的太阳光对地面的直接照射,减少沙漠蒸发量,减少风速,从而阻止了部分土壤的进一步沙化,相当于种植了约一万亩森林。”

——资料来源于项目介绍

走在定日镜矩阵中间,同学们不禁开始思考,2049年的城市会是什么样子?我们与机械如何共处?能源科技如何接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如何践行可持续发展的“一带一路”倡议?如何为这些冰冷的科技带来温度?

赵德玉摄影

抬头仰望第二个太阳——全球最高的熔盐塔,我们看到定日镜反射形成的光圈逐渐向内聚拢,黄总和他的同事们在这条可持续能源发展道路上的不懈努力,在无边沙漠中创造了这一切。

赵德玉摄影

在敦煌的第一夜,我们去看了王潮歌导演的《又见敦煌》沉浸式剧目。

“你在莫高窟每呼出的一口气都是对壁画的伤害,请你准备好时再来,谢谢。”

“一瞬间,是一千年。”

为了“丝路通了”这四个字的口信,十队人马从敦煌走到长安,只有一人经过两年才抵达。行进式的穿梭体验整场剧目,充沛的真挚情感、出乎意料的场景转换与千年来的浮沉,许多同学看到最后泪眼婆娑,久久不能平静。

现在的我们用一周走完的路,前人走了几年甚至一辈子都没有完成。

Ashley教授摄影

抵达敦煌也标志着「丝路创新」第二个阶段的开启——跨领域创新设计。

通过创新设计方向的跨领域创新设计与实验设计方法,结合“一带一路”倡议影响下的新项目与建设,如“敦煌定日镜矩阵”,分析设计、工程、环境、经济如何结合,从新的视角和社会需求,开展小组创新设计项目。

可以说,在揭开古老敦煌的神秘面纱前,我们专门设计的行程先从未来科技、现代戏剧体验与严酷的自然环境等角度为学生形成时空穿梭的充分准备,为各组跨领域创新设计的开展奠定基本条件。

赵德玉摄影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唐《凉州词》王之涣

在敦煌的第二天我们考察了西千佛洞和党河古道,偶遇了城市设计学院的师生团队,沿着越发苍凉的地貌,我们在暴晒的旅途中来到了玉门关,守护了丝绸之路千年的玉门关依然屹立不倒,无尽的故事在风中,在不言中。随后抵达了雅丹魔鬼城,可想而知古时的人们对于这片地貌的畏惧之情。

回到市里后,我们有幸与敦煌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所长马强老师亲切交流,他从央美国画系毕业后驻守戈壁三十载,与同学们分享了他研究莫高窟壁画几十年来的一些心得。同学们在研究跨文化的过程中,也了解到现在我们所谈到的敦煌壁画是中国文化艺术的瑰宝,但当时敦煌许多壁画的画法、题材和画师也来自于西域,所以说,文化的交融、界定、丰富与不断创新推动着这片富饶的文化土地,虽然大量的宝物流失海外,但无尽的精神力量已深入骨髓。

终于,我们来到了莫高窟。

除了震撼于精美绝伦的壁画与佛像以外,我们关注到壁画上一些有趣的服装,如透视装、背心、T恤、锦裙、菱形图案丝袜和背带裤等,包括来自波斯的联珠纹、十二星座、山海经、印度阿修罗等都体现了当时包容、开放的文化融合。

当晚,每个小组在房间进行了汇报,席地而坐,没有了当初的拘谨,大家已经是一起战斗了这么长时间的队友,默契已然形成。

我们在敦煌考察的时间与马云等企业界大佬在敦煌召开绿公司年会相重合,听讲解员说,马云前一天看完莫高窟后留下了一个字“奇”。虽然大家没能亲临绿公司年会的现场,有缘的是,我发现我的本科同学在做现场报道,大家通过学习她的实况记录,来了解“一带一路”政策与商业等领域与文化、科技、社会、环境等多个角度如何碰撞,从而形成反思。

“一带一路”是中国启动的新一轮全球化,它的使命是能够让世界更活力、更创新、更平等、更普惠。这是发展中国家兴起的,让发展中国家更有机会,让每个年轻人奋起。“一带一路”本身就是要去解决全球化不完善的体系,让每个国家中小企业都有机遇。所以我想“一带一路”不是输出过剩的产能,不是转移过剩的生产力,而是共同探索完善发展的模式,建立新型的贸易游戏规则。“一带一路”不应该由中国去做,而是一个发动沿线国家共建,应该让所有民营企业参与,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所有企业参与,只有这样才是一轮真正新的全球化。

——摘录自《未来5-10年中国企业家要怎么做?马云在2019中国绿公司年会这么说》经济观察网,记者陈伊凡

张乐摄影

在敦煌的最后一夜,我们在沙漠中露营。

漫天的星斗、皎洁的月光与呼啸的大风,陪伴我们躺在沙丘上,近距离的感受着敦煌的温度,相对艰苦的条件,却让我们真切的体会到在都市所无法感受到的纯粹的快乐。

姜艺佳摄影

驶进西域


从敦煌一路到柳园搭火车,路过哈密抵达了吐鲁番,最终我们在乌鲁木齐告别。

赵德玉摄影

从坎儿井、交河故城、高昌古城到火焰山,我们看到了古人因地制宜的智慧与坚韧的意志品质,在城镇遗迹中行走,我们依稀可以感受当年西域边陲重镇的遗风,为了确保丝绸之路的安全与畅通,多少人从这里奔走,多少商贸与宗教在这里汇聚。追随玄奘的步伐,钢铁战士们在火焰山也经历了身心的洗礼与成长。

从吐鲁番前往乌鲁木齐的路上,我和Ashley教授对每组进行了最后一次课题辅导。来自新疆的苏力坦同学说感觉这次行程像是全班同学送他回家一样,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翻过了火焰山,我们抵达了天山。

张展康摄影

一夜之间,从夏入冬。

伴着小雪,我们逐级而上,望着这平静的水面和远处的雪山,我们的行程也接近尾声。

但是,同学们的创新设计才刚刚开始。

从神兽到丝绸之路上的未来生物

小组成员:彭怡然 程子穆 刘佳浩 刘昊天

跨文化交流中的误读

小组成员:李明叡 郭丹妮 王巍桦 马良正

丝路黑科技档案馆

小组成员:赵德玉 简白 陈佳丽 张展康

未来丝路能源区划城市

小组成员:陈一玮 左阳 李可昕 苏力坦·阿布都拉

古丝路为背景角色互换与卡牌游戏

小组成员:魏子雄 姜艺佳 明昊藂

丝绸之路食物设计体验站

小组成员:邢紫瑞 张乐 付鑫 白宸昊

做完了两周的实地调研,「丝路创新」的项目正式启动。

从中国走向中亚、欧洲、南亚与非洲,沿着“一带一路”倡议的版图,有太多我们可以做的事情。融合了对社会的洞察、文化的转化、科技的应用、环境的变化,我们旨在用设计驱动创新,创造人们未来希望生活的情境与方式。

简白制图

这条路才刚刚开始。

我们,一直在路上。

设计学院 程书馨/文

设计学院「丝路创新」团队/图

团队成员

本科一年级:张乐、郭丹妮、陈佳立、明昊藂、左阳、张展康、刘昊天、付鑫;

本科二年级:程子穆、魏子雄、苏力坦·阿布都拉、马良正;

本科三年级:简白、李可昕、王巍桦、白宸昊、刘佳浩;

研究生:赵德玉、彭怡然、姜艺佳、邢紫瑞、陈一玮、李明叡。

主编 | 吴琼

编辑 | 何逸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