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札记:流淌在纳灰河畔的自由色彩
下乡小分队:油画系第四工作室
带队教师:夏理斌
下乡地点: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兴义市
兴义,地处黔滇桂三省交界处,风景秀丽,民风淳朴。
中央美术学院与兴义的缘分源于中央美院副院长吕品晶。吕品晶曾经应邀为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雨补鲁村和板万村这两个小山村改造村落民居。
改造后的雨补鲁村
油画系第四工作室二、三年级这次“社会实践与艺术考察、外出写生”联合课程就选择了兴义的万峰林景区,真的是明智之选。万峰林以世间罕见的峰林田园风光而闻名。站在山峰上往下看,广袤的田野、弯曲的河流、古朴的村寨、葱郁的树林融为一体,堪称人间仙境。用带队老师夏理斌的话来形容就是“奇峰似林、田坝似锦、村落如珠、古榕若翠”。
层峦叠嶂的万峰林
在这里,有一条弯弯曲曲的小溪由南向北而流,灌溉着两岸的农田。它也像一根一根游线,把依河而偎的几个布依族村寨像珍珠般串连起来。它就是纳灰河,玉带般缠绵环绕,蜿蜒而下,这里的村落也因此得名上纳灰村和下纳灰村。这里的布依族老乡告诉我们,“纳”在布依语里是“田地”的意思,“灰”在布依语表示“美丽”,“纳灰”在布依语里的意思就是“美丽田园”。
我们居住在有着300多年历史的下纳灰村,是一个古朴而有浓郁布依族风情的小村庄,整个村寨山水环绕,形成独特的自然山水环境,六棵古榕树散落在村寨中。穿行在村中,两旁都是新建的楼房。几乎每个房屋的墙壁上,都画着布依族的传统节日和习俗。
画着布依族传统节日和习俗的壁画
为了做好这次下乡写生,带队老师下足了功夫,早早起草拟定写生计划和方案,积极与当地政府沟通各方面细节。
下乡前带队老师工作方案的手稿
当地政府也是周到细心地为同学们提供全面的服务。不但为同学们免去了景区的门票,还每天安排景区车辆往返接送同学们。
从客栈门口乘坐观光车去往写生点画画
同学们被秀丽的风景所陶醉,被淳朴的民风所滋养。每天同学们乐此不疲的奔赴自己中意的写生点,带上干粮,一画就是一天,傍晚想回住处打个电话就会有景区车辆来接。
“相对在班上的学习,下乡会更加纯粹,不会被别的事务干扰,因此在这十七天里我进步得非常多。创作的元素脱离课堂上静物和肖像的局限,每个同学的兴趣点也没有了局限,并且脱离了程式化的创作方式,我就是‘小题大做’,从一个小的局部引申出来,赋予它文化意义。在外光下、在户外的视觉经验和动手的经验积累下来了,就像是为写作积攒“优美词汇”一样,即使脱离了下乡的环境,在之后的创作中我也能用得上,这比我在网上下载一个图片往上面生套好得多。同时,下乡也给了同学之间深入交流专业提供了一个机会。”谈到下乡写生的意义,三年级班长刘畅颇有感触。
同学们利用手机记录万峰林壮美山河
随处可见正在认真写生的同学们
同学们写生的情景已经成为当地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兴义市新闻中心专门派记者来采访报道同学们写生过程。
兴义市新闻中心记者采访写生过程
在写生的过程中,还发生了一件有意思的故事。据二年级的殷乐乐介绍,她来的第一天在路边写生的时候,有很多村民围观,一个叔叔看她画的不错,就说能不能帮他们用A4纸画一个水彩。原来事情是这样的,他们双生村小寨边上一块闲置的空地,空地旁边有将近三百户人家,村民自发想要在这片空地上做娱乐活动场所,希望殷乐乐同学给他们画一个水彩规划图。殷乐乐同学了解了情况以后,觉得这是为村民谋取福利的大好事,于是主动提出无偿帮助他们。虽然不是风景园林专业出身,但是她和同学一起商量,定位建设一个休闲公园。在尊重村民想法的基础上进行合理布局规划,画出了图纸,并附上水彩图。
殷乐乐同学为双生村娱乐活动场所绘制的图纸和水彩图
带队老师定期会让同学们把作品都一一摆放在庭院里,进行汇看、讲解、指导。他们认真的观看每一个的每一幅作品,与同学们交流写生心得、创作体会。
看到同学们纷纷在创作上取得很大的进展,夏理斌老师感到很欣慰,他跟学生强调:“最后的两天是关键的两天,是出成果的时候。大家侧重考虑怎么去做冲刺,继续沿着自己的关注点和兴趣点进一步深化研究点,做理性的梳理。在作品和感受表达的系列性上、延续性上和整体的关注点上把研究深化下去。在下乡的过程中,也体现出了这样一个转换的过程:从对客观对象的色调、构图、形式训练,慢慢进入向对个人感受的语言表达上转化。同学们下乡刚开始到达这里时很兴奋,适应之后找到了一些自己的敏感点,再找到适合的表达方式,这也是慢慢把握住的当地的地貌、人文特色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同学们比较好的放下了照搬客观对象的枷锁,能够更加自由的用绘画语言表现所思所感。”
在客栈院子里展示作业进行教学汇看
带队老师一一点评学生们的作品
二年级倪宇同学对老师的点评非常认可。“下乡写生教学过程中老师的思路是非常清晰的,从感兴趣的点铺开、深入,这跟我们四工的倡导的‘自由’也有关系,每个人呈现出的面貌也非常多元。来贵州最大的特点并不在于与其他地方类似的风景,更重要的是对当地文化体验。”每个同学对下乡写生都有着自己的想法和创作理念。
写生之余,在兴义市政府的帮助下赴马岭河峡谷、南龙布依古寨等地方进行自然景观、人文历史的深入考察,并参观晴隆二十四道拐抗战公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开展非遗传统工艺蜡染联合课程学习。
在兴义市文体广电旅游局工作人员陪同下到南龙布依古寨写生考察
参观晴隆二十道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抗战公路
考察实践传统蜡染工艺
“下乡采访”报道小分队 招生处 徐忠义/文图
主编 | 吴琼
编辑 | 何逸凡
文章标题:下乡季丨采访札记#流淌在纳灰河畔的自由色彩
本文栏目:美术综合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目的是用于学术交流与讨论,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您认为我们的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ms#mei-shu.org #替换为@),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