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讯 > 美术综合

版画的新兴与永远:全国118位版画家名作亮相山城

美术综合 来源:美术报 2019-06-28 08:47
版画手稿的独特魅力全国118位版画家名作亮相山城吴思佳 6月26日,由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重庆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重庆市美术家协会主办的“手稿·版画之源”展览于重庆市文联美术馆开幕。本次展览共收到来自

版画手稿的独特魅力

全国118位版画家名作亮相山城

吴思佳

6月26日,由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重庆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重庆市美术家协会主办的“手稿·版画之源”展览于重庆市文联美术馆开幕。本次展览共收到来自外市版画家34位,作品67件,重庆市内版画家33位,作品34件,外籍艺术家1位,作品1件,当代国内青年艺术家50位,作品50件,共展出当代版画界118位艺术家的184件作品。

展览策展人郝思表示,本次展览形式,采取作者创作手稿与作品对照展出,具有可读性、探索性和学术性,在艺术界也不多见,希望能给艺术界朋友和广大观众带来更多的借鉴和思考。

记者在展览现场注意到,一幅名为《传承的记录》的套色木刻作品吸引了不少市民的目光。仔细观看之下,发现这幅以中国铜梁龙为主题的作品上,不仅有两头栩栩如生的铜梁龙,中间还详细标注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铜梁龙舞”的制作工艺。“我从事铜梁龙的理论、工艺等研究有10余年了,我想我应该做点有意义的事。”于是,戚序用了1年时间创作出该作品。她表示,选择用版画形式的呈现铜梁龙舞的制作工艺,就是希望市民能通过观看此作品增强对铜梁龙的了解,也让这项非遗能更好地传承下去。

据了解,展览将持续到7月12日。

曹琼德 《太行村庄》 120x90cm 综合版 2016年

陈超 《寒露》 木刻 62.7cm×110cm 2014

陈琦《时间简谱 No.19》 水印版画 120cm×160cm 2012年

陈志昕 《盛宴之一》综合版 108x60cm 2019

代大权《生日快乐》120x240cm木刻 2017

郝恩《中草药系列——穿地龙》136×70cm 木刻 2019年

戚序《传承的记录》套色木刻180CMX120CM 2014年

邵常毅《姑娘和小狗》 石版画套色 50X68cm 2015年

宋源文《又见劲草白》木刻 45x80cm 2006

谭浩楠《观境》120x180,木版,2019

王华祥《王的词典》二 丝网版画 65X44cm 2018年

版画的新兴与永远

代大权

镜头慢摇到上一世纪的三十年代,那时整个国家都在睁大眼晴张望着更大更新的世界,思想冲破藩篱,行为渴望解放,新兴木刻运动不但应运而生,并且生逢其时,为中国的艺术掘出第一桶创造之金,而这之前,没有哪种绘画形式明目张胆的把创造当大旗,将大众当上帝。

金洪钢《中国式摔跤》 82x122cm 黑白木刻 2017年

当镜头停顿聚焦在一张脸上时,鲁迅那绝不妥协的坚定便成为中国版画新的魂灵,而这魂灵所附之体就在青春,所谓木刻新人也罢,所为左翼青年也罢,都因为飞扬的青春而神彩飞扬,而焕发精神,哪一种艺术的进步,不是因飞扬与焕发而摄取了生命的动能,而再搏起再远行呢?!

李传康《一路向西》 120x61cm绝版木刻2018年

历史的镜头切换至改革开放40年,这是中国版画锐意变革、力争主动的40年,在本体意识、审美追求、语言建设、未来发展四个方面,中国版画沿着正本、清源、包容、拓展的思路向前迈进,从鲁迅倡议的新兴木刻至今,中国版画历经三代人的努力形成了版画的三个时代,三代版画人纵贯一脉又各衔使命。

李楠《破茧化蝶之——廻》石版画 64x49cm 版数30 2019年

第一代版画人在时代潮流中救亡图存,让中国版画浴火重生,注入新的生命。他们以主观的表现颠覆客观的再现,变复制的宿命为创造的新生,使技术的手段升华为艺术的追求,播种下新兴版画的种子。

李彦鹏 《坝上牧场》绝版木刻 85CM×65CM 2018年

第二代版画人承前启后,披沙拣金,不但为中国版画构建了正规的教学体系,更拓宽了版画的表现空间,深化木刻版画的表现个性,倡导铜版、石版和丝网版等的应用,延展了版画语言的表现维度,将画家的人性与材质的物性之间的矛盾引申至更深刻的思辨场域。

罗贵荣《时间之六》 简版木刻 135x81cm 2017年

作为改革开放的受益者,第三代版画人与前辈有着完全不同的成长背景,也面对着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他们在前辈的呵护指导下,懂得“对症亦知须药换,出新何术得陈推”。

王瑞卿《长空系列-万里麟驹》 70x122cm 黑白木刻版画 2018

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给予中国版画一个重启与更新的机缘。第二代第三代版画人抓住时代脉动,以创作实践再次肯定了新兴木刻运动的精神,明确了不脱离版画艺术本体价值的创造性、不停留在简单再现生活的现实性,用国家民族发展的大局观来认识版画艺术发展的整体感。

王文明 《KAR98K》木刻110X60cm2013年

第二代第三代版画人以创作探索本体意识,以实践验证审美追求,以学养促成语言建设,以思考构想未来发展,因主张明确、思路清晰,中国版画与时代和社会互动的佳作频出。例如,最早感受到1978年改革开放的徐徐暖意,在宋源文的《苏醒的大地》中,通过自然的沉抑抒写心灵的郁结,接天连地的芦苇荡起伏着,惊起的雁群预示着苏醒与期望。广军在1979年创作的《一夜春风》,则是艺术家穿行于北京胡同小巷时体验到的浓浓春意:家家户户窗门洞开、庭院敞亮,枝头的鸟儿在绿荫中欢鸣啼唱……虽是黑白木刻,却让人感受时代的缤纷春意。史一的《大江春秋》以豪迈的气度一扫人们心头的积尘,“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刀刻斧凿的语言表现出对一个伟大时代的歌颂。

韦嘉《无名》 120x80cm 石版画 2017年

从1978年开始陆续进入专业美术院校的第三代版画人及其成名作,也是这一历史时期的当然形象。第三代版画人不但是改革开放的受益者,更是这一时代巨变的见证人。他们的作品不但在审美上有形式、有意蕴,更在精神内涵上有情感、有指向。

肖力《静世》93×162cm 木刻 2019年

改革开放让中国版画提高了对本体价值的认识,借由理念观念更新,直接影响和指导创作实践。尤其是在第二代版画人的培育影响下,第三代版画人从数量到质量都显示出强劲的发展态势。他们的创作在主题、审美、语言、表现、尺度、展示等诸多方面,体现出改革开放对版画创作的重要影响,主题选择更加宽泛,既坚持现实题材创作,也对历史和未来给予关注和探索;既对代表人物精心刻画,更可以对人民大众倾情讴歌;既对社会热点加以关注,也对寻常生活寄托热情。

周骏雅 《世纪之遇》120x60cm 综合材料 2018

题材的宽泛引领了审美的多元。画家从容表现,观者放松欣赏。大江东去与小桥流水都具有审美意义,艰苦奋斗与花前月下同样赏心悦目。主题宽泛和审美多元决定了表现语言更加个性。面对不同的创作主题,传统的版画语言显然不够,需要从当代文化与艺术中提炼新的语言元素。这种更深刻的语言探索在第三代版画人的创作中体现得尤为明显,萃取新的版画语言元素的过程,又因人而异地促进了个性的伸张。个性与共性在时代下相依互动、互补短长。这种共存也体现在许多中青年版画家的作品中,如果说版画曾是匕首投枪般的文艺武器,在改革开放的今天,版画更可以是人性之美的花篮;如果说版画敢于挑战黑暗,那么它更应该善于歌颂光明。时代的巨变不但深刻了艺术,更深刻了人性。在如何理解与表现这种深刻上,几代版画家勇于探索,大胆实践,成果累累,第二代版画人中,有很多既是版画教育的开拓者,同时又是艺术创作的实践者和推动版画发展的引领者,所以才可能坚持新兴版画的创造精神,探索版画艺术的客观规律,理顺中国现当代版画发展的逻辑关系。他们在对版画本体意识上的觉醒、对版画个性语言的提倡和对艺术发展规律的肯定上,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第三代版画人面对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不再纠缠于表现的手段,而更在意审美的名实;不再纠缠于画种的局限,而更追求表现的个性;不在乎社会地位的高低和功名利禄的盛衰,只在乎自己的创作是否坚持了艺术的纯粹。第三代版画人明白,只有坚持新兴版画运动的初衷即对艺术创造性的追求,坚持对版画自身规律的尊重,坚持艺术更宏观的立场,以更加客观的视角关注时代,贴近时代,表现时代,才可能不成为历史的匆匆过客,版画才能达到对历史与现实的跨越和发展,才能让前辈的籽种、苗木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下绽放出绚烂夺目的版画之花。

朱健翔《截面之十二.高度》凸版 150X90cm 2014年

改革开放,让中国版画一代接一代的努力,变成一程更一程的前行。正如新兴木刻运动首倡者鲁迅所预言:“都不断的奋发,使木刻能一程一程的向前走”。

版画今天又再鼓舞起新兴,践行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信念,准备还要远行,用意志与作品验证着唯有创造,坚持创造,才敢踏上新兴的旅程,才敢自命永远的使命。

相关文章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