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讯 > 展览资讯

以自然为诗 他们在墨色间开辟高原雪山艺术新语境

展览资讯 来源:四川省美术家协会 作者:边钰 2019-08-28 17:37
皑皑雪光中,云烟奔腾流动;霹立千仞中,雪山威严屹立……8月22日,喜迎新中国七十华诞“大国脊梁 圣境峰光”高原雪山画派作品展(四川站)在四川美术馆拉开帷幕。此次展览共展出了李兵、管苠棢、李小可、朱常棣

皑皑雪光中,云烟奔腾流动;

霹立千仞中,雪山威严屹立……

8月22日,喜迎新中国七十华诞“大国嵴梁 圣境峰光”高原雪山画派作品展(四川站)在四川美术馆拉开帷幕。此次展览共展出了李兵、管苠棢、李小可、朱常棣、臧跃军、王七章等近四十位画家精心创作的国画作品一百余幅。作品以多角度、宽视野、深层次、多手法表现了高原雪山人文自然风貌。

因为自然地理位置险峻,高原雪山一直鲜少出现在艺术画卷中。近代来,随着交通的便利,以李兵、管苠棢等为代表的四川画家,突破画法束缚,创造了“块斧噼皴”等皴法,把西部雪山的磅礴圣洁之美,展现在方寸宣纸之上。

以高原雪山为造化师创雪山新皴法

《圣境风光》《雪漫四姑娘山》《冰清玉洁》……在高原雪山画派作品展展厅,满目墨色间,雄壮的雪山或静默严肃,或霞染金顶,或在冷瑟中透露出一股不屈的生命力。李晨宇是画展爱好者,看展经历丰富的他被眼前笔墨中涌动的雪山气势所震撼,“这还是第一次看见专门以高原雪山为主题的画展。”

《雪漫四姑娘山》贵用宝181×97cm

和李晨宇一样,四川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李明泉也鲜少看见专门以高原雪山为主题的画展。在他印象中,西部高原大美的自然地貌、丰富的人文资源、厚重的历史积淀吸引了全世界无数文学艺术家的目光。但西部高原雪山主题类画作真正大规模走进观众视线是近几年。在中国历代绘画,有王维,赵松雪,黄公望、沈周等以江南山水为题材而作的雪景图;有荆浩,关仝等以中原太行山水为题材而作的雪景图;有范宽等以秦岭终南山山水为题材而作的雪景图,却鲜见以中国西部高原雪山为主题创作的中国画雪景图。“究其原因,交通不便使画家难以亲临此地是重要原因。”李明泉介绍,中国画有一重要理论思想即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由于缺乏眼观和体悟这造化之师,画家们便不能心中生象,便不能作出相应的画作。近当代,交通逐渐便利,不少画家开始以这些高原雪山为造化师,作出了不少以高原雪山为主题的国画。像张大千,吴作人,吴冠中,常书鸿等也创作了一些高原雪山画作,但是都数量小,影响不大。直到现代,尼玛泽仁、于志学、李兵、李小可、李金远、邱笑秋、朵尔基、周裕国等画家开始大量以高原雪山为题材作画。尤其是四川画家李兵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起探索十余年时间在吸取前人笔墨技巧的基础上提炼出了生动表现高原雪山的新皴法——“块斧噼皴”和独特的“挤白”“衬白”染雪法等,填补了中国水墨高原雪山画法的空白,开创了冰雪山水画的新境界。

用温情情怀勾勒圣洁之地

《玉光映长空》《贡嘎神巅》《蜀山之王 贡嘎神山》,在此次展出的系列高原雪山画中,李兵的作品格外引人注目。他笔下的雪山以庄严、神圣的立意,创造出了雄伟、崇高的雪山意形;以壮美、苍劲的笔意,展示出光芒灿烂、气势磅礴的意境。纵观他的画作,贡嘎雪山是他最常描绘的主题。“最开始决定要探索高原雪山的创作,就和贡嘎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李兵回忆,1983年,他在前往甘孜工作的路途中第一次看见了雪山。霞光照耀,云彩涌动,圣洁山头威严屹立。因为从小就喜欢画画,眼前的景色让李兵产生了强烈的创作欲望。“当时就想是否有画家画过这类题材,想学习下他们的画法。”然而,在翻查资料时,李兵惊奇地发现,对于高原雪山这类题材竟鲜少有画家涉及。创作暂被搁浅,没想到不久后,他在报纸上看见了《蜀王捧出问鼎画卷》的报道,上面配有贡嘎雪山的图片。“也是从这系列雪山照片,我第一次知道了贡嘎雪山被称为蜀山之王。”这么壮美的东西不能被艺术界给忽略。带着这样初心,李兵开始了探索高原雪山皴法的创新路。为了更好地观察贡嘎雪山,他曾从贡嘎雪山的东、南、西坡出发,攀登到海拔4000到5000米处,近距离观察贡嘎雪山的山形结构,纹理气质,观察它朝霞映照和雪后初霁的不同模样。在甘孜州工作的那些年,无论是否带着画笔,李兵脑子都思考着该用什么样的笔墨语言把西域雪山的雄伟、坚定和充满梦幻的美,淋漓尽致地展现到宣纸之上,把西域雪山的特质用中国水墨画的表现手法奉献给世界。先后试过喷绘、用酒调制墨汁等,李兵决定回归水墨画本心,从皴法突破。十年尝试后,他以一种温情脉脉的山水情怀,用传统的诗意勾勒着心中的那片圣洁之地,把内心中对传统笔墨精神的情愫和对苍茫雪山的无限热爱,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在创作技法上,他独辟蹊径,不专一偏,不但从当代山水画中吸收新的表现技法,而且借鉴了西画的表现方法,在这两者基础之上,形成自己独特的笔墨风格。他在继承传统山水笔墨精神上,又独创自成一派的“块斧噼皴法”、以及“挤白”、“衬白”染雪法,构成了他的绘画作品中的浓郁雪域高原特色,并自成一种艺术语言符号。

《贡嘎祥云》李兵200×298cm

《贡嘎神巅》

李兵

206×193cm

《万里玉屏映晴空》

李兵

248×130cm

《神峰耸云端》

李兵

180×96cm

《蜀山之王 贡嘎神山》

李兵

180×96cm

荒寒背后不屈的生命力是亮点也是难点

和李兵一样,高原雪山也是管苠棡画作中的“常客”。在当下西南山水画家群体中,管苠棡是甚具特色的一位山水画家。少年时代在大巴山深处生活过的经验,让管苠棡对巴蜀山水有一份解不开的痴爱。高原雪山作为巴蜀山水的一块璞玉,自然也赢得了管苠棢的关注。他常常去甘孜阿坝等地,身临其境感受这份风韵。花上数天去聆听峭壁峻山的风声,去感受山涧潺潺流水的韵律,去观高原雪山的形态、天性,然后他用笔墨将自然运化之气幻化为《阿坝风情》一类高原雪山画作。

他笔下的雪山高峰,并非并列齐美,而是一峰更比一峰高,一峰更比一峰美。画高原雪山的难点在哪里?“西部高原雪山它的山形结构和东北雪山不一样的。比如长白山,植物茂盛,山形起伏缓。而西部高原雪山,地势起伏落差大,满目皆是陡崖峭壁。”管苠棢说,高原雪山具有一种荒寒的体貌特征。和一般表现生机勃勃的意境不同,在恶劣自然环境下,这种荒寒更体现出一种韵律一种搏斗和一种悲壮的圣洁。要表现这种特征,它既是高原雪山的难点,也是亮点。为了展现出这种特质,管苠棢注重笔中用墨,绘画该类题材,他喜欢运用一笔定浓淡的方式,来展现高原雪山的意境。绘画中,一笔下去,随着笔墨用力不同,墨汁颜色逐渐由浓变淡。山顶的淡墨色,契合着雪山顶部晶莹剔透的圣洁特质。“雪山巅峰是景却又非仅仅是景,其笔墨堆砌而成的奇景,恰恰是一种独特的艺术符号,既是一座座貌似真实的雪山,又似一种圣洁坚韧的精神气质。”在管苠棢笔下,他用中国水墨的力量,将“雪山巅峰”人格化,闪烁着一种荒寒背后的强韧生命力以及圣洁的情怀。

《山高水长 润泽华夏》

童昌信

122×122cm

《南丝之路茶马古道》

刘浪涛

218×204cm

《瑞雪图》

黄芸芸

69×69cm

《独我》

唐天源

120×120cm

《清凉地》

孟夏

68×68cm

《大凉山之冬》

李金远

265×245cm

《九寨初雪》

李晖

136×70cm

《雪霄图》

朵儿基

190×125cm

韩安荣

《高天流云》

180×97cm

张跃进

《冰清雪洁》

314×144cm

《岗仁波齐》

刘忠俊

203×104cm

《神曲》

蔡光明

150×330cm

喜迎新中国七十华诞“大国嵴梁 圣境峰光”高原雪山画派作品展(四川站)

指导单位

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

四川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主办单位

四川省美术家协会

北京市美术家协会

云南省美术家协会

青海省美术家协会

西藏自治区美术家协会

新疆自治区美术家协会

四川美术出版社

承办单位

四川美术馆

北京巴蜀书画艺术院

四川国颂书画院

福宝印社

展览时间:

2019年8月22日—8月29日

展览地点:

四川美术馆1F

(成都市人民西路6号)

相关文章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