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十分荣幸邀请策展人王檬檬于今夏策划OCAT西安馆首个对颇具时代意义的艺术家进行的个案研究型展览项目——艺术家熊文韵个展:“十万彩虹”。目前展览在深圳华侨城创意文化园C2展厅展出,西安馆以策展人王檬檬对艺术家熊文韵艺术分期研究的线索,对展览的内容为观众作进一步介绍。
关于“熊文韵:十万彩虹”
作为重要而独特的女性艺术家,熊文韵补充了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今的中国当代艺术版图,她或许没有成为当时的标志性人物,但随着时间她的作品尤其显现出宝贵的艺术价值和文献价值。熊文韵的创作阶段可简单分为:从艺早期、岩彩画时期、抽象绘画时期、具有广泛的社会学意义的“流动彩虹”综合艺术项目时期,及至今主要从事的公共艺术教育项目。
自“流动彩虹”项目之后,她的艺术一直离不开与社会交流,与普通人对话。在艺术社会学还没有成为流行的中国,她以一己之力创造出跨越社会和艺术的桥梁,体现了艺术对于社会的价值。今天,当我们再一次观看这些作品时,不仅希望能重新看待熊文韵作品的外在和内在意义,还能在性别上、地域上和精神信仰上更为包容和坚定。
—— 策展人 王檬檬
早期与岩彩画时期 | 从1975到1996
1971年,16岁的熊文韵来到四川汶川漩口公社插队。知青生活对于熊文韵来说是青春烂漫、单纯充实的。那时,熊文韵每天工作之余的闲暇时间都会拿起画笔自学绘画。1979年,全国恢复高考的第二年,熊文韵带着对绘画的热情考入四川美术学院国画系,开始了扎实的造型技法和语言的学院训练。川美四年求学经历,让她开始形成专业的创作方式,并结识了包括罗中立在内的一大批艺术家。
熊文韵的水印版画《夜读》(1976)
反映出顺应却不同于时代潮流的风格
合作者:吕澎、宋志江
川美时期的熊文韵,从学习到创作仍以当时盛行的革命现实主义为主,但取材的角度非常生活化,在“红光亮”风格中展现出温情和生动的一面。
“红光亮”指文革时期,尤指1969年以前的红卫兵绘画,将主旋律和时代精神的政治要求在绘画造型语言上表现出来。它的隐性影响,一直延续到文革以后,出现了形式语言的探索才真正结束。(图文来自网络)
川美毕业后,熊文韵于1985年进入中央美术学院进修,学习工笔画。但在学习传统精进自己绘画技法的同时,熊文韵已经开始做一些新鲜的尝试。
熊文韵《午睡》,绢本工笔,130x100cm,1982
熊文韵的绢本工笔画《草原》系列(1985)
(点击图片查看细节)
“她当时的作品以透明色渲染见长的,我曾惊讶她能在绢上大面积平涂多遍透明色不但色彩十分匀净而且还保持既透明又深厚的感觉。”(央美进修期间老师蒋采频对熊文韵的评价)
“这期间,熊文韵的创作情绪已经开始走向抽象,感觉开始游离。与参加全国美展时期的‘老实’有很大的不同。”(吕澎,《流动的彩虹——熊文韵的艺术经历》)而青少年时期在藏区生活的经历在她的内心留下的特别印记,成为她当时、甚至之后所经历的每个创作阶段都无法割舍的内在关联。
一次偶然的观展,熊文韵接触到日本画家的作品并为之震撼。于是1987年,熊文韵在准备了两年之后赴日本学习岩彩画。在日本,文化、艺术创作的方式与其原本的经历完全不同,熊文韵只好将自己“归零”,一切从头开始。
熊文韵《东京》 ,绢本工笔,60x110cm,1988
熊文韵《目黑的街》系列(1990)
回忆自己在日本学习和工作了九年,尤其是刚到日本学习——从使用国画颜料转变为利用普通颜料的训练,熊文韵坦承这是一个艰难适应的过程。
“1987年到1995年,熊文韵更多地创作了藏族题材的多摩画、舞动的藏族姑娘、白墙金瓦的寺庙、白色的图腾和红色的喇嘛。她将过去的记忆与她所理解的绘画的自由通过一种接近装饰的方式结合起来。之后,她决心完全放弃渲染而从头学起日本岩彩,前前后后耗去了两年时间。从1993年开始,熊文韵完解决题材与方法之间结合的困难,将藏族形象清晰地表现于画布上。”(吕澎,《流动的彩虹——熊文韵的艺术经历》)
熊文韵 《祈》,矿物颜料混合丙烯、麻布
116x91cm,1993
(点击图片查看作品细节)
熊文韵《虹》(左),《华》(右)
矿物颜料混合丙烯,麻布
116x116cm,1993
熊文韵《祝典》,矿物颜料混合丙烯,麻布
46x53cm,1995
之后,她将岩彩的特性与藏族人物及服饰上浓厚而耀目的色彩相对应,起初画面形象多为半具象的人物和装饰风格的藏饰背景,不久后不甘于技术的拘囿,熊文韵开始不断舍弃画面中的具象因素,唯一保留的是鲜艳而浓郁的色彩,由此开启了她的抽象绘画时期。
熊文韵《丹土》,矿物颜料混合丙烯,麻布
91x116cm,1995
熊文韵《弘澄》,矿物颜料混合丙烯,麻布
116x91cm,1995
熊文韵 《归程》,矿物颜料混合丙烯,麻布
162x227cm,1995
本文引用文字如无特别标注
皆由策展人王檬檬撰写,OCAT西安馆编辑
作品原图致谢艺术家及千高原艺术空间
展览现场由OCAT西安馆拍摄
文章标题:熊文韵的艺术创作阶段——早期与岩彩画时期
本文栏目:展览资讯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目的是用于学术交流与讨论,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您认为我们的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ms#mei-shu.org #替换为@),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