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昌荣
1983年生于甘肃定西
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版画系 获硕士学位
创办蚀刻工作室
任教于西安美术学院版画系
个展
记录的错判——商昌荣作品展 西安
在记录——商昌荣作品展 香港
Voir loin——商昌荣个展 法国
风景以外——商昌荣个展 香港
盲犬——商昌荣个展 西安
枣:枣儿
商:商昌荣
关于版画的观念与版画教学
枣:版画和其他的画种相比,技术性很强。它需要一个复杂、严谨的制作过程,每一个制作的细节都会影响到最后呈现的结果。那么版画的技术性,它和艺术性要怎么平衡?它是如何影响艺术表达的?
商:(艺术性和技术性)这两个,是永远扯不开的兄弟俩,是胳膊和腿的关系。有人说,通过技术的学习和劳作,产生想法和观念,然后再去表达。也有人说先有想法,再去学技法,这样不会被控制,更自我。这些争论,要看站在什么点上,如果没有一个前提的话,这是一个挺无聊的话题。
从事创作的人在不依靠任何技术的情况下,也是可以创作出艺术作品的。比如说德国艺术家博伊斯,从绘画技术的角度来说,博伊斯肯定不是一个好画家。但是撇开绘画的一些标杆式要求,博伊斯无疑是一个标志性的人物。
版画,没有技术很难表达,没有技术的支持,无法产生视觉。做铜版怎么刻,做石版怎么腐、怎么印、怎么压、怎么打磨,所有的细节都会影响艺术表达。这也是版画区别于其他画种的地方。
但如果是来自于其他画种和表现形式的艺术家,要用印刷的方式去创作,他可以请技师,也可以完全自己动手,目的更多的是表达。有技师的帮助,使艺术家不会陷入技术和材料之中。一个其他画种、其他艺术学科的人,反而会帮助版画的推进。
不管是新技术和新材料,或者新的实验性推进。往往是外行颠覆内行。是不同材质、媒介、学科的融合。
巴黎的脚 57cm×38cm石版画 2014
身份过期57×38cm石版画2014
共有十层 57cm×38cm石版画2014
枣:传统中国画理论里将绘画分为逸品、神品和能品。也就是说技术比较弱、思想性比较强的这种作品叫做逸品。你觉得这个说法合适吗?
商:要看怎么去区分了。从版画的角度来说,有些人学了很多年都过不了技术关。我做了很多年,到现在有时候技术还会有问题。所以要看你对于技术的标准是什么。就像我们在家里吃菜,妈妈的味道、奶奶的味道,家里的味道好。同样的味道放在酒店,你会发现我的个天,做成这个鬼样子了。
枣:那你去教学生的时候,你给学生的标准是什么?
商:我会这样说:作为一个印刷技术,如果你印得很差,这个时候,你要仔细思考你的技术出了什么问题,在哪个环节出了问题,但是这个问题是不是你作品里面,认为真的是问题的问题。有些时候,可能一个偶然和一个错误,反而是这个孩子的机会。比如印虚了、印煳了,如果这种技术层面的失误适合画面的表达,应该考虑去加以利用。
如果抛开技术,单纯看画面,我会给他们三个方向:第一个,用一个固态的印刷技术去看自己的问题在什么地方。第二个,这个问题是把它彻底归纳成问题呢,还是合理利用,去延伸它。第三个,抛开技术,抛开固有的东西,单纯的去看画面。
枣:就是将错就错。
商:算是吧,这个说了很多年了。央美王老师(王华祥)说的将错就错。但这个错到底是错,或不是错?这个对于每个人来说,如何衡定它更重要。
枣:但是总体来说,是不是还是应该对画面有一个掌控能力。
商:当然需要对于画面有掌控能力。这种能力是为之一生,不断迭代和变化的。比如说我上学的时候,我觉得艺术就是自己爽,后来发现不能光自己爽,还得让别人爽。后来发现你就是你,你过分的让别人爽了以后自己很不爽。这个话听起来很粗糙,但是就是这么个理儿。我们和艺术的关系,每个人的状态是不太一样的。有的人需要不断去更新自己。有的人一生就守住他那一个点。
记录的错判3 50cm×65cm 石版2014
记录的错判8 50cm×65cm 石版 2014
记录的错判1 50cm×65cm石版2014
枣:但是虽然在美院,成为艺术家或者艺术工作者的只是很少一部分人,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可能这个技术或者艺术学完了之后,就跟他后面的生活没有特别大的关系了。那对于这些人来说,你觉得给他们教版画,或者一门这样的艺术课程,对他们来说会有什么样的帮助和作用?
商:首先这个说法是一个挺尴尬的事儿,其实我也赞成:不要给一个专业和一个学校巨大的压力。专业和学校有这样的能力,但是没有把所有的孩子全部培养成艺术家的责任。不过确实要看是什么学校,比如德国的包豪斯、美国的黑山,那里出来的人好厉害,他们可能真的做到了,教的学生最后都成为了艺术家。
我们现在这么大量的人去学习艺术,是好事吗?是好事儿啊。对于未来,它是一个快速扫盲(美盲)的一个非常好的过程。但是让所有人成为艺术家,这太难了。我们对于艺术家的认知还是太薄、太窄。艺术家的概念应该是非常宽泛的,艺术需要和不同学科多维度融合。
作为一个学习艺术而并没有成为艺术家的人,艺术的学习是伴随一生的财富。因为每个人在年少的时候选择自己爱好的那个事情,到了成年之后,从事一个可以养活自己、可以生存和还觉得不错的职业,我觉得并不冲突啊。你问一个小朋友,长大想干什么呀?他说我想当科学家,想当宇航员。那这个孩子最后没有成宇航员,你还能谴责他吗?
所以学了艺术的人没有成为艺术家,一点都没有问题,说明他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啊。拿起来的东西,不要了可以放下,但不要丢掉。
低烧 58cm×112cm 纸本综合材料 2017
查无此人 58cm×112cm 纸本综合材料 2017
能听下来吗 58cm × 112cm 纸本综合材料 2017
枣:我最近看到新闻说央美的高考在改革,他们基本上不再去考素描这种技术性的东西了,而是偏向创造力和思维能力的考察。在现在国内的情况下,你觉得这种模式可取吗?
商:可取,这是一个好的开端,这样的招生方式,我个人认为可以更大程度上的优选艺术人才。但是这种改,改成什么样?需要多久?就说不好了。不过最起码开了一个好头。我们一直在说因材施教,可是作为招生的方式来说,完全没有因材施教这个事儿:考试前,所有人练习一样的技术,对于有些容易接受写实训练的孩子来说,这样的练习是非常有效的。但有很多孩子对于这种技术很不敏感,对于这一类的孩子来说,我们考试的方式特别不公平,考前训练对他们是一种折磨,是在削弱他们的创造力。我们现在正在用一种简单粗暴的方式,削弱着很多人的创造力,这无非是浪费青春。现在的招生方式就是在浪费青春。
枣:如果不用一个统一的方式,可能会把事情弄得过于复杂。
商:我们是喜欢把事儿做得简单粗暴。我举个简单例子,英国的艺术院校,申请是从秋天开始,审核和录取则是到第二年的夏天结束。他们用大半年的时间去招生,我们用多久?
什么样的人可以进来,什么样的人可以获得这样一个学习的位置,是要花时间去考虑的。当然我们人口基数大、考生人数多。可是像舞蹈、表演、体育这些学科的招生,不还是一个一个过吗?所以说这个东西是可以改的,可以改的很有意思,可以发现很多有意思的孩子。
现在整个高考班,大半年的时间,从早上6点到晚上12点,就是画素描、画素描、画素描,和教机器一样,学生还能有什么想法?
枣:那我知道你其实也在带一些学生考国外的学校,他们做作品集,或者做其他的一些工作,跟考国内学校的学生区别在哪?
带出国留学的孩子,我不会给他们教素描、造型。我会有很多方式,但是首先,我会给他们梳理美术史,做大量的艺术家个案分析,从某一支或者某一个点上去分析。比如这个艺术家和他同时代的人发生了什么样的链接和关系,他被前面的艺术家怎么影响的,他如何影响到后面艺术家……横向的、纵向的,建立一个系统和框架。在学生的大脑里面产生一个框架。在这个框架里面,慢慢的找到自己的位置,把自己的认知和想法灌进去,然后再输出,这个时候才会谈到制作和技术。
枣:这样的方式比在体制内学习要好很多啊。
商:也不是,因为每个人的诉求点不一样,有的孩子诉求就是需要有一个稳定的工作,一个相对平静的生活,那学了这个,以后的生活就太折磨了。所以说要看对未来的诉求是什么,你就去追求什么样的开端和进入口以及出口。
她们62cm×55cm石版画2011
是·她们56cm×76cm石版画2011
关于版画创作
枣:你的画卖得怎么样?
商:有一个固定的香港画廊合作。然后有一些商业合作。商业合作就是相当于联合创作。我今年有几个商业合作,这两年我做的画不多,2017年做完个展以后,画了一些小画。
枣:你的很多画都是抽象的,基本上没有写实的。
商:严格意义说,我的画还不是抽象的,不够抽象。或者说还没有抽起来。我的画还算比较平静吧,它可能也谈不上极简,但是可能介乎于极简之前的那样一个状态,但好像还不是。
枣:但对于不太不懂艺术史的人来说,你的作品就已经不属于写实了。
商:对,彪悍的区分的话,我的画是(抽象的),你继续说。
枣:那你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一个风格,是怎么形成的,有什么特别的事件影响你吗?
商:我上大学的时候,和朋友们开玩笑说,我为什么搞得不写实呢,因为写实功底不强,所以写实不起来。
当时我对写实的东西确实没有感觉,也可能是大学本科时期,我对西方美术史印象派之前的部分,了解得很粗糙,上学的时候最清楚的可能就是印象派了。除此之外,好像别的都无所谓,一说就是塞尚。这很糟糕。
到2010年我上研究生的时候,发现这种“文盲”的状态不能再继续下去了。因为10年之前我觉得自己还可以,10年之后积累的东西不够用了,就开始大量的看书,看画册、做分析,然后建立自己的系统。
2010年之后,我在香港、西安,法国,做了几次个展。每一次展览我都要求自己做新的作品,这样可以逼着自己不断地出作品。经过几次做展览,慢慢的形成了一个自己的工作和创作的方式。
我会把每一次实验的方式和自己一些感兴趣的点,在短期之内形成一种面貌。比如说,2010年在香港做的个展,基本上是以当时的作品为主,2014年在西安做的个展,没有用之前的老画,主要是以粉红色,竖条儿、竖线为主的作品。到了2015年在香港做的个展,是以色块为主,因为我那会儿多多少少有点受建筑影响。到了2017年,我再做个展的时候,是以黑块儿为主。我现在做的画面,是以圆圈和线为主,黑块儿变小了,从巨大的黑块变成一个拇指大小的黑块儿。
关于盲犬5 58cm×112cm 纸本综合材料 2017
关于盲犬2 58cm×112cm 纸本综合材料 2017
蚀刻盲犬 58cm×112cm 纸本综合材料 2017
枣:我觉得你的关注点特别好,你去寻找的表现语言很小、很具体。这段时间是线,那段时间是圆圈。
商:每一次展览都是一次状态和生活变化的简单记录,应该打开媒介,不能觉得我做什么都得做版画。应该是我需要什么,然后我再去选择什么。首先要打开版种的壁垒,再打开画种的壁垒,然后打开平面的壁垒,甚至打开体积空间的壁垒。从版种到画种到平面到立体到多空间。
枣:像米罗,和你的作品,你说不属于抽象,但是可能对大众来说它就是非写实性的,对于这种没有美术史基础的人,要怎么欣赏这种作品?或者说他不需要懂,不需要理解,那该要怎么去看?
商:就是要分清楚,这张画儿它是让你用眼睛感受的,还是你需要用脑子感受的。真的,如果理解不了就不要纠结,你去看展览更多的是为了追求一种感受,追求一种生活方式。
枣:但视觉本身它还是有语言的。
商:嗯!就像我们说有些人看到蛇以后,会说好漂亮,花花绿绿的,你看它扭曲的那个线条多舒服。有些人看到蛇直接炸毛疯掉了。一个小朋友看到的时候他不会觉得怎么样,然后父母说这个很恐怖,一直跟他说,他就觉得恐怖了。以后这种恐惧再加上自己的理解升华后,真是要吓死了,蛇本身的曲线和纹路的美感,在这个小朋友的心理荡然无存。所以说视觉可以被培养,被教化。但没有被培养和教化的视觉本能的原始状态,是我比较感兴趣的。
枣:所以艺术家是不是可以帮助人们去找回这种原始的东西。
商:也不是说要帮人们找回原始,人再也不会回到原始。
现在多方便呀——一起床水龙头一开,自来水来了。一打开煤气、天然气,就可以开火了。回不去了,你愿意回去吗?视觉上可能这种感受可以回去。生活上是不会回去的。
但人们喜欢吃烧烤可能是原始性一个特别强烈的表现。哇,这是今天下午聊得最有用的一个话题——吃烧烤与人本能原始性的研究,可能可以作为一个论文题目,从人类学、生物学、医学、美学方面去做分析,烧烤和人原始性本能的关系。这也是一个无聊的题目。
艺术能不能帮人找回原始,我没有办法回答,但有很多艺术家利用原始造型——原始器物和塑像的造型,来创作自己的作品,比如说莫迪里阿尼、卢梭、布朗库西。
记录的错判——共有十层 114cm×56cm石版画2014
记录的错判2 114cm×56cm 石版画2014
记录的错判——恍 114cm×56cm石版画 2014
文章标题:版话|商昌荣:我不抽象
本文栏目:美术综合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目的是用于学术交流与讨论,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您认为我们的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ms#mei-shu.org #替换为@),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