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展览

百物曲

2019-03-16 10:56
百物曲简介「歌剧」一词常用於描述发生在世界各地的表演、社会活动、娱乐、信仰等传统。这些传统大多歷史悠久且迥然不同,然而它们仍被笼统地称為「歌剧」,称為这一(相对年轻的)西方模板的地方形式。这种殖民歷史...
展览名称 百物曲
展览时间 2019-03-23 - 2019-06-09
展览机构 Para Site艺术空间
策展人 Cosmin Costinas Claire Shea
参展人员 Kenojuak Ashevak Shuvinai Ashoona BáezFirelei Julie Buffalohead Lee Bul 陈秋林 Ali Cherri Narcisa Chindoy Lok Chitrakar 崔洁 Juan Davila Chto Delat Ticio Escobar 范加 Sofia Ferrer Fifita Family Chitra Ganesh GonzálezBeatriz 何博欣 何子彦 黄汉明 Yee I-Lann Ilya Saodat Ism

百物曲简介

「歌剧」一词常用於描述发生在世界各地的表演、社会活动、娱乐、信仰等传统。这些传统大多歷史悠久且迥然不同,然而它们仍被笼统地称為「歌剧」,称為这一(相对年轻的)西方模板的地方形式。这种殖民歷史所遗留的简单分类法促使我们重新反思歌剧作为最高艺术形式的地位,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欧洲殖民歷史。从时间上来看,西方歌剧的黄金时代与欧洲的版图扩张都发生在十九世纪末与二十世纪初,两者几乎完美重合——然而这并不仅是时间上的巧合,从 《杜兰多》到《蝴蝶夫人》,再到为苏伊士运河落成而特别创作的《阿依达》,在歌剧中,以异域渴望為核心的叙事在歌剧中时常可见。

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歌剧试图透过对每个细节、桥段的控制来主导观眾的体验,这种野心与当时欧洲认为自己可以掌控并重组世界的自负密切相关。但是,即使是那些歌颂帝国征程之荣光的歌剧作品,也不仅是一种布尔乔亚的娱乐。当时的剧院的华丽建筑常建於曾经矗立著教堂的城市地标之上,社会成员按照阶级的划分被分佈在建筑四周,面对着舞臺精美的场景,一如某种準宗教式的体验。在这里,欧洲的荣光不仅仅是表演的对象,也是一种集体的崇拜与狂欢。

彼时的欧洲正沉浸在对自身现代理性的骄傲之中,而被他们佔领的「泛灵论」世界则被视為这种理性的反面。这些与殖民计划息息相关的现代观念也从物理、情绪与象徵层面改变着人类与动物间的关系。这种观念将人的地位不断抬高,继而与许多本土知识与价值系统形成根本的差异。然而,欧洲歌剧也包含着揭露这种假象的线索,因为它远非官方所宣称的那种用於娱乐现代社会的世俗奇观。欧洲帝国的幽灵、怪兽与神圣动物一直挥散不去地縈绕著歌剧院,它们在那里被献祭、被召唤,并被呈现於现代性的圣祠之中。

展览「百物曲」感兴趣的是, 随著殖民时代的消亡和西方歌剧全盛时期的结束,上述的复杂性何以仍然生生不息。作为平行讨论,展览也涵盖了一个此前鲜有讨论的问题,即欧洲古典音乐与其他音乐体系之间的关联。同时,是次展览也在更加宽泛的语境中,考察那些对我们的现代性想象至关重要的、不同的演出行为。歌剧空间中有关演出、控制、隐藏与抑制的衝突正是我们所面对的当代现实的核心,例如那些人造的“替代”真相、数字平行世界、个人身份的自我表演,以及在智能领域愈发显著的新科技转向。因此,是次展览以一种更加宽泛的方式来理解歌剧以及与它相关的「演出」与「舞台」等问题,并藉助这些术语来描述现今世界所想象并生成的合成风景。同样地,动物之灵也连接着当下依旧可见的古老信仰与一种充满未来感的恐惧,即新形式的非理性与智能对未来的殖民。与此同时,技术世界继续从不同物种的特性中汲取灵感,进一步强化著这种关联。

今天预见未来的方式已从战后常见的理性思考——先进的机器、设计与社会制度——再次转变为某种无法预料的恐惧,以及可能被动物之地以及接替人造景观的动物之境。未来,或许会再次成为「百物曲」。

展览「百物曲」(2019年3月23日-6月9日)為香港Para Site艺术空间与上海外滩美术馆合作计划的序曲。在两个机构的共同推动下,该项目将於2019年6月22日至8月25日(上海外滩美术馆)和2020年9月-12月(香港Para Site艺术空间)举办两场相互关联的展览。

此次展览特别鸣谢G4S国际物流的支持。

百物曲

of delicacy and horror(系列:无系列作品), 2013

绘画, 布面油画

艺术家:

何博欣

百物曲

萦绕之地(截图)(系列:无系列作品), 2017

影像, 高清视频

艺术家:

Saodat Ismailova

百物曲

关於2005年的无题系列 - 无题三(系列:无系列作品), 2005

摄影

艺术家:

陈秋林

相关展览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