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名称 | 十七张画——兀鹏辉个展 |
---|---|
展览时间 | 2019-04-20 - 2019-05-06 |
展览机构 | 问象艺术空间 |
策展人 | 简枫 |
参展人员 | 兀鹏辉 |
十七张画——兀鹏辉个展简介
问象艺术空间将于2019年4月20日开启艺术家兀鹏辉的展览:十七张画。展览将持续至2019年5月6日。本次展览的十七张画,涵盖了画家近十年来的数个系列,以数量取了直接的名字。现代画家画什么似乎不重要了,怎么画已然成为主题,可“画什么”仍然是选择,兀鹏辉选择了风景。
在职业生涯的开始阶段,他迅速触及了风景画涉及到的所有题材,因着对素描的热爱,他不会偏离造型太远,导致画面意图是容易被识别的,尤其是被他斥之为“庸俗的美”的东西一度令他苦恼。他并不认为所描绘之物有问题,可他是通过知识和漫长的时间来理解绘画的,深知从事之事远非如此简单。在此他谦卑意识到真正遭遇了绘画问题。一张画如何能成立,尤其在已经有了如此多的绘画的今天,成立便成了难题。一张画究竟是什么,他定义为至少是智识结果,多少应当具备点思维。有了这种意识,他迅速的缩小了选择范围,从去掉人物开始,继而去掉人造物,希望最好连人性化也去掉。
去人性化是当代艺术的主流。和自己对话的绘画潮流同样不符合他的性格,不外乎现在的垃圾并不比过去少。他觉得流行的绘画简单了,于是渴望丰富;觉得今天的绘画太快了,太新了,太刺眼了,于是他尽力放慢变弱更保守些,和时尚少有共识。他通过这种无力的抵抗来获取微弱的力量,就像一个朋友说道“愤怒也是一种生产力”,这对他分裂的人格起到了一种保护,不失为另一种人性化。
最近几年,兀鹏辉的绘画限于丛林题材,一些其它类型的作品仅出于偶尔的厌倦以及对单一的恐惧。约翰.伯格将丛林画家描绘丛林这一行为理解为——丛林是丛林画家的心灵安放处。他并不同意此类情感,任何的选择都是绘画的借口,是造型的复杂和色彩的流动将他指引向密林深处,还有一张画永远有处理不完的问题在分享有限的时间。他思考的是颜色的饱和,画面的清晰,线条的作用,甚至对画布,画笔,媒介的可能性这些最基本的问题,归根结底即绘画还有待研究,画家还能做什么?他对自己满是焦虑,这是宿命,不是他的宿命,也许是绘画的。
他格外喜欢菲利普.拉金评论两位爵士女歌手的话,“她们赋予世界的,我们哪怕竭尽全力,也永难回报。”他对很多画家报以同样的情感,也是这么工作的。
尊重知识,敬畏绘画。他曾这么说。
十七张画(系列:十七张画), 2019
绘画, 布面, 1000x800mm
艺术家:
兀鹏辉
十七张画(系列:十七张画), 2018
绘画, 布面, 1000x800mm
艺术家:
兀鹏辉
十七张画(系列:十七张画), 2018
绘画, 布面, 1000x800mm
艺术家:
兀鹏辉
十七张画(系列:十七张画), 2018
绘画, 布面, 1000x800mm
艺术家:
兀鹏辉
十七张画(系列:十七张画), 2018
绘画, 布面, 1200x800mm
艺术家:
兀鹏辉
文章标题:十七张画——兀鹏辉个展
本文栏目:展览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目的是用于学术交流与讨论,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您认为我们的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ms#mei-shu.org #替换为@),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