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展览

咏而归——李若晴山水画作品展

2019-05-22 08:52
咏而归——李若晴山水画作品展简介前 言若晴兄的学术起点是在华南师范大学美术系,他在那里接受了早期的中国画训练。与许多美术史家不同,若晴兄在日后走向专业艺术史道路之后,仍未放弃心爱的画笔,他既在文献的探赜...
展览名称 咏而归——李若晴山水画作品展
展览时间 2019-04-28 - 2019-05-28
展览机构 广东大家美术馆
策展人 杨丹莹
参展人员 李若晴

咏而归——李若晴山水画作品展简介

前 言

若晴兄的学术起点是在华南师范大学美术系,他在那里接受了早期的中国画训练。与许多美术史家不同,若晴兄在日后走向专业艺术史道路之后,仍未放弃心爱的画笔,他既在文献的探赜钩沉中发思古之幽,也在笔墨的恣情挥洒中且居且游,二者在平行与交错中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现代学术的学科分化导致了艺术创作与艺术史研究的分道扬镳,但若晴兄依然固守着中国老一辈美术史学者的学术风范,那就是始终观照实践与理论的两极。倘若把目光投向更远的历史深处,我们可以发现,若晴兄正契合了传统中国文人的正脉,这种内在的契合并非是有意塑造,而正是若晴兄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使然,而理解的最佳表达方式,恰在于山水创作之中。借助山水,若晴兄逃离了现代学术的桎梏,逃离了现代学术画地为牢般的量化标准和评价体系,当然也逃离了现代都市的文明梦魇。在翰墨与书香中,若晴兄回到了“吾与点也”的理想人格境界,实现了春风沂水咏而归的心灵放逐和诗意寻根。

文/封治国

中国美术学院博士,副教授)

山水画是国人情思最为厚重的沉淀,是画家尊经奉典后的兴之所至,是自我真性情的意象化呈现。若晴老师将他自身精神世界的追求,以及对古人理想意蕴的品味,熔铸于他的山水作品中。本次展览的作品多取自李太白、苏东坡、辛稼轩等诗文想象以及旧日泛舟西湖、登临山水的回忆,从他的作品中,可以感受到他对于正统文人笔墨趣味的崇尚,以及对春风沂水、放情自然、闲适自得诗境的向往。

陈师曾的《文人画之价值》里说到“文人画有四个要素:人品、学问、才情和思想,具此四者,乃能完善。”博学雅正、文质彬彬的若晴老师是学术型艺术家,他在性灵的滋养中钻研笔墨的变幻与律动,于学问中培养创作的意境和气韵。相信深谙民族传统文化及艺术精髓的若晴老师随着不断的探索与锤炼,他的山水艺术一定会破茧而出,通达到理想的高度与境界。

咏而归——李若晴山水画作品展

柳浪闻莺(系列:无系列作品), 2016

绘画, 460x350mm

艺术家:

李若晴

咏而归——李若晴山水画作品展

忆写西湖旧游(系列:无系列作品), 2016

绘画, 460x350mm

艺术家:

李若晴

咏而归——李若晴山水画作品展

忆写钱王祠旧游(系列:无系列作品), 2016

绘画, 460x350mm

艺术家:

李若晴

咏而归——李若晴山水画作品展

更喜眠山千里雪(系列:无系列作品), 2018

绘画, 480x1180mm

艺术家:

李若晴

咏而归——李若晴山水画作品展

石钟山记(之一)(系列:无系列作品), 2017

绘画, 460x350mm

艺术家:

李若晴

咏而归——李若晴山水画作品展

石钟山记(之二)(系列:无系列作品), 2019

绘画, 680x450mm

艺术家:

李若晴

咏而归——李若晴山水画作品展

抱琴图(系列:无系列作品), 2016

绘画, 460x350mm

艺术家:

李若晴

相关展览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