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名称 | 技术也凝结成了风景——科技艺术与风景画传统 |
---|---|
展览时间 | 2019-08-11 - 2019-09-01 |
展览机构 | 三里屯首北兆龙1层 |
策展人 | 王基宇 |
参展人员 | 陈陈陈 陈督兮 慈如荃 丁楠 蒋志 金俊杰 罗爽 孟思特 史金淞 苏志光 田晓磊 王媛媛 王郁洋 徐震® 杨鑫 原弓 张嗣 钟锦沛 |
技术也凝结成了风景——科技艺术与风景画传统简介
“技术也凝结成了风景:科技艺术与风景画传统”是由布尔萨科与首北兆龙联合主办、王基宇策划的当代艺术展览。展览位于三里屯首北兆龙1层,呈现六个主题单元、十八位当代艺术家的精彩创作。
“我会在南京的路上等你
一直等到血液都凝结成了风景。”
——PK14乐队《我会在南京的路上等你》
“风景”一词是《诗经》风、雅、颂政治诗学传统的视觉化遗产。其代表了自然、风俗、地域等要素,而更重要的是,观看者试图看到背后秩序并自我容纳的视觉意图。
现代化包含着技术标准化与制度标准化的内涵,也带来了世界同质化的后果,政治哲学家亚历山大·柯耶夫(康定斯基的侄子)就此推出了“历史终结论”的预言。正如我们所经验的,在全球化进程中,来自自然的“风景”被更具人工性的“景观”所挑战,这意味着社会目的将自身伪装成了社会动力。《诗经》体系中,颂与雅代表着中央与精英,而风代表地方;现代国家的中央性与精英性依赖于均质化的技术与现代模式。而地方性、风俗性、原生性在被景观化消费的同时,现代体制也在排挤人离开“风景”;“金山银山”的消费堆积遮蔽了“绿水青山”对人的容纳。
风景画是东西方最经典的绘画主题,代表了文明情感与智慧的高度。范宽、黄公望、达芬奇、弗里德里希、特纳等代表了人类精神高峰的巨匠皆在此传统中贡献了不朽杰作。中国观看哲学中,艺术家进阶于“看山不是山”,最终要达到“看山还是山”。风景从来不仅仅是山水草木、天地日月、车马行旅,更是道德、生产与制度;而更伟大的那些风景,总是暗藏了根本的社会动力,集结秩序于图景,同时完成对人的容纳与对经验的肯定。《毛诗序》言“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同一文本之中,风景的诗意既承载着秩序的正当,也承担着社会动力对社会目的的批判性修正。
在关乎公共未来的讨论中,“工业党”的话语方案已然悬置了分配模式之争,现代社会的“血液”不再是让人一怒冲冠的形而上学激情,而是实在的科学技术更新。“看山不是山”,今天的当代艺术家们继承了风景绘画的伟大的传统,竟试图以技术时代的新造物与新秩序凝结出风景的诗意;“看山还是山”,如果诗学上成立,这技术之新风景将容纳作为现代观看者的我们。
本文栏目:展览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目的是用于学术交流与讨论,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您认为我们的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ms#mei-shu.org #替换为@),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