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展览

泰康空间文献展:文献集——七个线索

2021-03-01 16:05
泰康空间文献展:文献集——七个线索简介2020年是泰康空间的“文献年”,我们探索对文献的认知,及其在媒介与技术变革中的定义和外延,同时聚焦文献梳理与研究如何转化为视觉呈现。作为本年度最后一个展览,“文献集...
展览名称 泰康空间文献展:文献集——七个线索
展览时间 2020-12-10 - 2021-02-06
展览机构 泰康空间
主办单位 泰康空间
策展人 戴西云、胡昊、刘倩兮、缪子衿、苏文祥、唐昕、许崇宝
参展人员 程新皓、杜修贤、高树杰、黄嘉彦、鞠婷、林奥劼、李然、吕厚民、蒲英玮、石青

泰康空间文献展:文献集——七个线索简介

2020年是泰康空间的“文献年”,我们探索对文献的认知,及其在媒介与技术变革中的定义和外延,同时聚焦文献梳理与研究如何转化为视觉呈现。作为本年度最后一个展览,“文献集:七个线索”由泰康空间学术团队的七位策展人与研究员基于各自的知识背景,以及对各种类型的文献档案的问题意识,形成七个独立的单元并最终汇集,内容涵盖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中国电影、劳动与友谊、摄影师手稿档案、摄影展览史、当代艺术展览史、文艺政策和建筑规划与城市研究等问题,泰康空间始终强调当下与历史的连接即相互关照,在以下七个单元中,我们将看到理解和打开文献档案的七种方式:

戴西云:从科尼岛到北京

1890年-1940年

科尼岛

一座游乐场,

一个拥挤文化的样板,

一个机器时代的都市主义的胚胎,

它用异想天开的技术构建欲望与享乐。

1949年-1999年

北京

一座首都,

一场宏大尺度的庆典,

一个新兴国家的社会主义民族风格的实验田,

它以开敞性和物体的纪念性作为空间的基本逻辑。

许崇宝:劳动与友谊

通过一个系列图集及相关文献,在跨越时间、空间的呼应中探寻“劳动与友谊”的主题,包括早期劳动者的视觉图像、新中国工农形象、劳动中的国际友谊。同时呈现四位青年艺术家对相关历史文献档案、对劳动在其作品中的回应。

唐昕:未来=90%的历史+5%的当代+5%的不知道是什么

任何物品都具有文献意义,承载着非常丰富的信息,其文献性表现出强烈的时代特征。文献信息不仅存在于过往,可以帮助我们解读历史。同时,汇集一起浩瀚如海洋,在人类文明发展演变的大运算中生成着“未来”。对于当代乃至未来艺术的认知,文献携带着种种神秘的DNA信号,为我们传递着重要信息。

苏文祥:杜修贤手稿档案

依据摄影师杜修贤(1926-2014)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的手稿档案“复盘”当时的部分情境,以杜修贤摄影活动为中心的关系网络呼之欲出,策展人旋即展开一段以媒介使用为视角的政治与生活的考察,顶层摄影图像生产、管理的秩序与张力,以及因抵近政治中心感知到的权力律动,在这些尘封被归于历史的文献中再度显影。

胡昊:还浪淘西沙

“海浪淘西沙”通过考察1974年“南海诸岛之一——西沙群岛摄影展览”(“西沙影展”)身前身后的话语网络,力图呈现附着于摄影图像上的语言如何在政治的浪潮下遭遇洗礼和淘换;中央党报和地方党报关于影展近乎雷同的版面书写,是否涵纳细微但举足轻重的差异;以及,这种差异性怎样反向提示作为历史事件的“西沙影展”其真正的宣传效用几何。

刘倩兮:检索·复拍·翻译:电影作为文献

1935年上映的由袁牧之导演、吴印咸摄影的电影《都市风光》是对“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这个特定时代、特定空间的典型表达。以经典电影为文献,我们如何穿透它完美范例的屏障,再次进入并打开讨论?“检索·复拍·翻译:电影作为文献”展示了回应这样问题的几种方式、动作、路径和可能。

缪子衿:被支持的革新

以2000年前后的展览历史为线索,“被支持的革新”试图重访双年展、艺术家自我组织等策展实践中的“支持性”存在:资金、逐步转型的机构、一次又一次的实验、持续进行的争论、友谊、信任、偶然、不求达成共识的集体工作,以及未能实现的构想。

泰康空间文献展:文献集——七个线索

艺术家是怎么活的(系列:无系列作品), 2020

物件, 贴纸, 可变尺寸

艺术家:

林奥劼

泰康空间文献展:文献集——七个线索

上海电影地理之今天我休息(系列:无系列作品), 2016

影像, 单路视频, 19:10

艺术家:

石青

泰康空间文献展:文献集——七个线索

别那么悲观,总归还有翻译可做(系列:无系列作品), 2020

绘画, 左:手稿、纸上作品;右:布面油画, 285x200mm|1500x1200mm

艺术家:

李然

泰康空间文献展:文献集——七个线索

无所谓的绿(系列:无系列作品), 2018

装置, 绘画, 装置,丙烯颜料, 1220x7000mm

艺术家:

鞠婷

相关展览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