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展览

2017第四届中国青年版画展

2017-12-31 22:45
展览时间:2017-12-15 - 2018-01-15开幕时间:2017-12-15 15:30展览机构:星汇当代美术馆展览地址:重庆市北部新区黄山大道中段6号星汇两江艺术商业中心3区1-3楼策 展 人:康剑飞主办单位:中国版画博物馆承办单位:...
展览名称 2017第四届中国青年版画展
展览时间 2017-12-15 - 2018-01-15
展览城市 重庆⋅重庆市
展览地址 星汇当代美术馆

2017第四届中国青年版画展

展览时间:2017-12-15 - 2018-01-15

开幕时间:2017-12-15 15:30

展览机构:星汇当代美术馆

展览地址:重庆市北部新区黄山大道中段6号星汇两江艺术商业中心3区1-3楼

策 展 人:康剑飞

主办单位:中国版画博物馆

承办单位:四川美术学院 重庆高科集团有限公司 重庆市美术家协会版画艺术委员会

协办单位:国际版画机构联合会 贵阳美术馆 新疆当代美术馆 西安美院美术馆 青岛美术馆 无锡潘美术馆 重庆星汇当代美术馆 黑龙江省美术馆 北京手艺舍文化有限公司 参展人员:马松巍 木黑提·哈木巴尔 倪政鹏 潘菲菲 庞辛森 彭许林 王艺书 赵阳 仲倩倩 朱娟 朱然然 朱宇航 庄漫

展览备注:出品:北京文奇首艺文化有限公司学术支持:中国版画博物馆学术委员会

展览执行:四川美术学院版画系 重庆星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特别鸣谢:哈内姆勒纸业(北京)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

不断拓展的中国青年版画

中国青年版画展开始于2011年,艺术家谭平先生作为该展的发起人联络他的学生今日美术馆的馆长高鹏,促成了首届中国青年版画展在今日美术馆的二号馆如期举办,展览所需的如作品装裱、布展以及画册等费用,则全部来源于社会赞助,其中观澜版画基地给予了大量的支持。实际上当时为了大力推动版画的发展,促使社会加强对于版画的关注,我们可谓是绞尽脑汁。而谭平作为主管美院教学的副院长具有丰富的经验,我们在一次关于版画的讨论中,生发了举办版画系列活动,并以2011版画年的形式整体推出,后来这个想法得到了时任中国美协分党组书记吴长江先生,以及天津美院院长、中国美协版画艺委会主任姜陆先生的肯定,并讨论决定由中国美协作为版画年的主办方。各类版画展览、活动在当年(2011年)共举办了近百场,我们在活动策划阶段发现,如此之多的版画活动中竟然没有一场是关于中国青年版画创作的,也由此激发了我们举办中国青年版画展的想法。

时光荏苒,不知不知觉时间已过去六年,中国青年版画展也即将迎来她的第四次亮相。从2011年的首届开始,中国青年版画展就已经按照学术性展览的模式进行操作。所有经费全部来源于赞助,其次每届展览都试图凸显明确的学术问题,而组委会也竭尽全力的促成更多的巡展,期盼可以为青年艺术家创造更多的展示机会,所以也就不难理解第二届中国青年版画展的首展选择了北京798的联合艺术中心,之后又巡展于深圳、上海、青岛以及纽约。通过两届的展览,很多青年艺术家浮出了水面并被广泛的认知,客观来看目前活跃的以版画作为主要媒介的青年艺术家大多来自这个展览。

2015年的第三届中国青年版画展更得到了青岛美术馆的支持,而经费则来源于北京的版画推广机构文奇首艺,并与青年艺术推广机构常青藤计划达成了合作意向。从第三届开始,展览设立了“文奇首艺中国青年版画大奖”奖金额为十万元,也成为国内奖金额度最高的青年版画奖项,连续三届担任策展人的谭平先生也在展览中设立了“谭平青年版画奖”。通过六年三届的不断推广,2017年第四届中国青年版画展显然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首先是国内最为重要的版画机构中国版画博物馆决定主办此次展览,并将展览安排在观澜国际版画双年展期间,试图在国际版画的背景下审视中国青年版画的现状,而之后的巡展几乎排满整个年度,从地域分布的角度考虑,组委会确定的巡展包括,贵阳美术馆、重庆星汇当代美术馆(西南片区)、新疆当代美术馆(西北片区)、哈尔滨龙美美术馆(东北片区)、青岛美术馆(东部沿海)、无锡潘美术馆(江浙地区)等,同时也将联络国内外的画廊争取在18年促成更多的巡展。其次,此次展览也得到了国内艺术机构的大力支持,设立了多个奖项以鼓励中国青年版画创作,包括:文奇首艺中国青年版画大奖、谭平青年版画奖、观澜青年版画家驻留项目奖、常青藤计划青年版画奖、无锡潘美术馆青年版画奖、青岛美术馆青年版画奖、黑龙江省美术馆青年版画奖、以及北京手艺舍版画公共教育奖。

从参展艺术家的角度来看,青年版画展四届以来也发生巨大的变化,第一届主要采取了邀请的方式,之后的三届则采取了广泛征集的方式,2017年第四届共收到七百余位青年艺术家的七千多件作品投稿,单从数量来讲青年版画展已经成为国内参加人数最多的青年版画项目,投稿的艺术家涵盖了国内五十几所院校,甚至组委会还收到了来自国外二十几所院校的中国留学生的作品投稿,其中仅中央美院就有五十几位同学参加。这些数字有力的说明了中国青年版画展在业界的影响力。我们认为这种影响力的产生不仅仅是因为巡展数量的保证、也不仅仅是多个奖项的设立,更重要的是展览学术评价体系的明确。

从策展的角度来说,中国青年版画展首要的学术目的是呈现青年版画创作现状,同时每届又将凸显一个明确的学术指向。首届展览强调了版画语言的研究成果呈现,试图显现版画本体语言的明确特点;第二届从社会学的角度出发强调版画与当代社会的关系;第三届则是根据参展艺术家的不同分布,探讨版画创作与地域文化以及教育体系的关联;而本届展览强调的将是版画的跨界,以及拓展,并提出了“与版画相关的艺术”的新概念。

经过近八个月的准备,第四届中国青年版画展即将与您见面,此次的展览涵盖一百余位艺术家的三百余幅作品,也将是目前国内最为“丰富”的版画展览,期待您的关注,作为出品方以及承办方,感谢所有投稿的艺术家,感谢你们的支持以及持之以恒的艺术创作,也祝你们未来顺利。

第四届中国青年版画展组委会

2017年4月10日

止于此,始于此?-当代版画的发展可能

版画究竟是什么?历史的看,版画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实际上承载了不同的内涵。版画史应该是人类印刷史的一个部分,而印刷史的演进其根本目的则是印刷效率的不断提高。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们(版画行业内部)把版画的历史等同于了印刷的历史,但实际上二者的关系是既有联系也有区别。客观来说,在新兴木刻版画运动以前的版画本质上是一种印刷复制的工具,是传播手段,而并非目的。那么如果从传播工具的角度来认识印刷,认识版画的话,今天的网络、微信、以及电视等等媒介都可以看作是对于传统印刷、传统版画的一种延续和发展。更明确的说,自雕版印刷术开始直至新兴木刻以前这一阶段的对于版画的定义,应该更接近于“版画是一种复制传播的工具”而非艺术创作的媒介。用历史梳理的方式也能有效的帮助我们明确这种认识,可以对比中国的版画史,中国画史,以及印刷史,平行梳理下来我们会发现三者的关系:即版画史从属于印刷史,而完全区别于中国画史,印刷史的演进其目的非常之明确,而中国画史的演进其目的则相对模糊,印刷历史的前进更依赖了工具材料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这与艺术的发展规律有所区别。所以我们应该明确,版画(雕版印刷术)被发明之时,它的属性应该是一种复制信息的工具,并不是一种艺术创作的媒介,版画(印刷术)的历史是复制、传播效率不断被提高的历史,同时也是由复制工具向艺术媒介不断转化的历史。

随着机械复制时代的到来,传统手工印刷技术逐渐被市场淘汰,而作为艺术表现媒介的功能反而被凸显出来。开启中国创作版画历史的新兴木刻运动则是二者的交融,版画的方式在这里的运用,既有木刻艺术语言特点的原因,也有木刻可以复制印刷的原因,也就是说新兴木刻运动中的版画既是艺术表达的媒介,也是复制传播的工具。而之后的新中国版画时期、群体版画时期、直至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版画本体语言研究时期,版画也越来越成为了一种艺术表达的媒介,而其作为传播工具的功能基本消失殆尽。以徐冰《天书》为代表的版画本体语言研究时期,则是中国当代版画的重要转折。在近二十年时间中,以学院版画机构为主,版画界围绕版画语言、材料、工作方法、版画概念等等展开了广泛的思考和实验。关于版画的本体语言研究,在当时并不是主流,多少带有实验的色彩,当时的版画仍以群体版画创作为主,内容也以表现现实生活为多。在学院当中,版画语言研究成为教学的主流,因此当时以中央美院为代表的版画教学机构全部以版种来划分工作室,并强调学生对于版画技术、语言的掌握。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在整个中国当代艺术的大背景下,无论是版画教学还是创作都呈现了多元发展的态势,教学方面,各个学院的版画系科都将原有的以版种区分的工作室改为导师工作室,更强调导师艺术理念的传达。版画创作也充分的体现了艺术家对于版画形式语言的熟练掌握,玩味版画趣味的作品越来越多。这个阶段可以看做是之前近二十年版画语言研究的一种结果性呈现,体现版画语言特点的作品变为主流,同时一种强调从版画出发的跨媒介实验也悄然兴起。从学院毕业展览我们就可以看到,版画系毕业生的作品外表越来越不“版画”,而细究其思路来源又都与版画紧密相连。

从更为广泛的艺术界来看,大量具有影响力的艺术家都与版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中包含两种主要类型:一是艺术家的版画,二则是“版画家”的艺术。第一种类型数量巨大:包括国际范畴的如基弗、奈良美智、图伊曼斯、肯特里奇、塞拉等等,国内部分包括张晓刚、曾梵志、刘野、武艺等,这一类艺术家的版画多是艺术家与版画工坊合作完成。第二种类型包括:莱比锡画派的劳贺、KK史密斯、徐冰、方力均、谭平、孙逊等等,这一类型的艺术家多是版画学习出身,而最终的创作媒介则跨越版画,但其作品形态仍与版画紧密相关。版画在他们身上体现了两种不同的功能,一种是结果,而一种则是原因。第一种类型的艺术家版画显然更针对市场,尴尬的是如果将这些版画与版画家创作的版画放置在一起,谁更有价值呢?显然,第二类艺术家的作品在学术范畴更有研究意义,版画在他们的创作中成为了引子,成为了开始。

至此,篇首的问题再次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在当下的艺术状态中“版画究竟是什么?”。实际上,这也是此次中国青年版画展所要探讨的问题。在我看来,今天的版画概念具有更为广阔的内涵,曾经作为传播工具的版画、作为复制手段的版画、作为表现语言的版画、在今天的语境中都不再是最好的方式,或者说都不再是我们所要面对的主要学术问题。如果说对于版画本体的充分研究是前一阶段的主要任务,那么接下来我们的工作重点将是如何使用、发挥这些版画所独有的特征。如何整合版画的诸多特点,如何使用版画的独特概念,如何运用版画的工作方法,如何让版画与其他媒介发挥关联,如何让版画走出“版画”,都将是我们未来我们所要针对的研究课题。版画一定是我们一个阶段的结果,但更重要的是版画也可能是我们一个新的旅程的开始。

版画究竟是什么?这个问题其实也可以改成“艺术是什么?”。语言永远都是为了表达服务的,我想重要的一定不是版画,重要的是你想告诉别人什么。

康剑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