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名称 | 我的形状——毛嘉个展 |
---|---|
展览时间 | 2023-02-14 - 2023-05-07 |
展览机构 | 至美术馆 |
主办单位 | 至美术馆 |
策展人 | 李沐芸 |
参展人员 | 毛嘉 |
我的形状——毛嘉个展简介
2023年春,尤为盎然。
至美术馆开启春季新展:
ECCE HOMO 我的形状- 毛嘉个展,
在粉饰一新的展厅空间中。
展出25组新工笔画及1组雕塑作品。
序
PREFACE
以独幕剧的形式开场,穿过空无一人的景观,层层叠进,终将见“我”。
毛嘉以观念表达为引领的新工笔绘画,形成了独特的表现形式,他历经了从巧密精细刻画他者到静观内心描绘自我的实践之路。摒弃极为纯熟的工笔人物绘画,坚定地选择新观念工笔画的创作道路,是毛嘉自我慎思并笔耕不辍的结果。他未因强调观念而消解艺术,着眼处可见线条的精谨细致,一根根线条引领观者的眼睛去抚摸着思想的轮廓,此刻空景无人,但绘有我。
画面中氤氲的水雾色弥漫开来,朦胧晕染着粉红与蓝色调的微波细浪。色彩具有传达情感的心理学效应,毛嘉常用粉色入画,粉色在现代社会的运用中通常象征温柔和女性。在毛嘉的画面中。他的运用粉色亦表现着理性、冷峻、内敛的一面,他认为粉色是一种中性刚柔并济的颜色。
我们在策展之时将画面的色彩延展至空间当中,当观者沉浸游走其间时,如同浸染入工笔绘画色彩的空间体验在场景中观看。在展览现场还设计了许多道帘幕的门,观者透过每一扇门都将形成一种崭新的观看体验,在观看与反观中,将相遇数次艺术家创造出“我”的形状,观者也能在展厅当中静默内观自我。看与反观中,将相遇数次艺术家创造出“我”的形状,观者也能在展厅当中静默内观自我。
反复游走于毛嘉的新工笔绘画间,会忽而游入静谧的逸境之中,又行走于超现实主义的世界。他的绘画兼备东方内在与西方打磨,融合中国崇尚自然抽象的美学意蕴和西方崇尚直线几何的审美意象,尤其突显出一种具有时代性的“新文人”气质。
在时代的浪潮里,毛嘉是中国新青年艺术家的一个典型代表,根植于东方传统,成长于西方教育,在不断的实践中完形自我表达,以毛嘉“新工笔画”为代表的新青年艺术家,正不断引领当代审美新意象,描绘“我”的时代新篇章。
“EcceHomo”是拉丁语的'看!这个人!’的意思,源于圣经,尼采以此为题写过自传。我一直都想画自画像,疫情期间我读了王尔德的《道林·格雷的画像》,故事中画像和灵魂之间的联系给我带来了灵感。里面的情节令人印象深刻:
少年道林·格雷相貌俊美,心地纯良。朋友为他画了一幅绝美的画像,而旁人的一席话让道林第一次意识到自己的青春和美。他不禁感叹:“真悲哀啊!我会变老,但这幅画将会永远年轻……如果能反过来就好了!如果永远年轻的是我,而变老的是画,那该多好啊!为了这个,我愿献出这世上我拥有的一切!我愿以我的灵魂交换!"不料一语成谶,道林不仅永葆青春,犯下罪恶也丝毫不改他纯净的面容,而画像却变得愈发邪恶丑陋。当欲望得到放纵,罪孽覆水难收之时,道林欲杀死过去,举刀向画像刺去,然而刀却刺向了道林自己。他倒在地上,形容枯槁,面目可憎。挂在墙上的画像却丝毫未改,光彩依旧。
我选择了中国传统的自然符号太湖石,是因为自然环境长时间对太湖石形成的那些侵蚀和孔洞,我觉得像是我自己的一种状态。平时在生活或者是在社会上会有很多东西约束和规训着你,甚至无情地把你塑造成一种形状。我把太湖石平面化,再将其切割成一个尖锐的、向上延伸的三角形,是西方现代艺术崇尚直线和几何形的审美意识与中国崇尚自然抽象的审美意识的结合,它也象征着同时接受东西方影响的我自身,以及我作为个体在文化交融时代的独特体验。
——毛嘉
文章标题:我的形状——毛嘉个展
本文栏目:展览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目的是用于学术交流与讨论,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您认为我们的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ms#mei-shu.org #替换为@),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