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厦门解放初期的厦门文联及美术协会
厦门美协举办《厦门美协历届主席团成员作品展》,由此,让我们不能不怀念为厦门美术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的老一辈的中国著名山水画家、美术教育家,原厦门文联副主席、首任美协主任(主席)及鹭潮美术学校副校长的杨夏林先生,他把一生献给了美术和美术教育事业,献给了厦门乃至福建的美术事业,厦门文联、厦门美协、厦门画院和鹭潮美术学校的建设和发展曾倾注他毕生的心血与贡献。
杨夏林在画室
杨夏林先(1919-2004),福建仙游人,印尼归侨,1945年毕业于重庆国立艺专,1949年初来到厦门,曾在全国各地和他夫人孔继昭举办双人画展和个人画展,其时在重庆已负盛名,曾任西南美专国画科主任。杨夏林先生一生坎坷,列强的蹂躏,祖国山河的破碎等自我的艰辛经历,让他对祖国、对家乡、对中国传统文化情感有着比他人更深一层的理解,有着一颗拳拳的爱国之心,就如他平时所说的“做人当益于社会,益于国家”,以报效祖国。
1949年10月厦门解放,杨夏林先生少年时曾受之影响的他的老师地下党员张霞亦随部队南下,并任厦门文工团团长,由其领导筹建厦门文联工作,在文联建设之前必须先组建起文协、美协,音协、戏协,张霞力推美协建设工作应由杨夏林先生担任,认为其专业娴熟,工作热忱,是最佳人选。然而,厦门刚刚解放,百业待兴,美术人才极为缺乏,美协很难组建起队伍。此时,杨夏林先生先让夫人孔继昭(国立艺专同学/中国著名工笔画家、美术教育家)加入又邀印尼归侨,就读上海美专的李其铮先生共同参与,共同协商,在一次的文联筹备会上杨夏林先生阐述培养美术人才的必要性。并于1950年创办厦门文联美协美术研究班,同时向厦门教育局提出申请,同年5月教育局批准,前后一共办了四期,每期四个月,每期学员约40人左右,其重要任务即急速培养美术人才,并配合厦门当前形势做好美术教育和美术宣传工作。在纪念杨夏林先生诞辰90周年画展研讨会上,时任厦门文联名誉主席陈照寰先生曾回忆:“我是1949年认识杨夏林的,10月厦门解放,11月就召开文联筹备大会,在4个小组(文、音、戏、美)中,杨夏林同志行动最快,前后不到4个月,就办起了美木研究班,培养美术骨干,并承接了解放后厦门大量的美术宣传工作,那时候我在团委工作,经常到研究班,看到他们既要教学又要搞宣传,相当的忙,虽然刚办不久,但已是热气腾腾了。”可见其美术班的工作之辛勤与热情。
1951年第二期美术研究班结业留影
厦门书法家罗丹写匾额《文聯美術協會主辦美術研究班》
周恩來总理在人民大会堂福建厅接见外宾
后面为杨夏林主笔的《厦鼓风光》
杨夏林和夫人孔继昭上世纪50年代连环画作品
《阳雀的故事》
美术研究班其时在厦门大同中学礼堂成立,厦门美协亦随之成立,美术研究班的学员和教师,其实就是当年美协成立时几乎所有的会员。美协主任(当时不叫主席)由原大同中学校长吴忠翰挂职,并担任美术研究班第一期班主任,第二期搬迁到深田里柯清源别墅(后为早期的174医院地址)上课,由张霞任班主任,次年(1951)美协由文工团团长,文化馆馆长张霞挂职,实际上美协工作尽由杨夏林先生主持,1952年杨夏林先生被选任厦门美协第一任主任(主席),直至1966年“文革”前夕(文革美协活动中断)。在杨夏林先生主持厦门美协工作期间,他象厦门美术界的一位领路人,勤勤恳恳,创办美术班出资出力,任劳任怨,重视培养美术人才,形成了一支美术骨干队伍,并不断发展壮大。而后又在创办美术研究班经验的基础上创办了"鹭潮美术学校",杨夏林早就想办一所美术学校,他有赤子之心,有过硬的绘画本领和信心,加上华侨有办学的老传统,夫人孔继昭的支持和同道人李其铮先生的加入,私立的“鹭潮美术学校”的创办,这是厦门乃至福建第一所专业的美术学校,他彻底改写了福建的美术史。他积极地、快速地推动了厦门乃至福建美术事业的发展,功不可抹。不仅如此,杨夏林先生的美术创作也甚丰,成就之高,就表现在上世纪五十年代的作品上,如《在敌人的空袭下坚持学习》、《海滨公园》、《碧海长堤》、《风雨前哨》、《鹰厦长龙》、《万山从中》、《风雨海哨》等,尤其《鹭江渔火》在中国美术界得到了积极的反响和肯定,使福建的中国山水画以极为明里的地域特色展示全国。他创作了许多反映时代新声的优秀作品。还有与其夫人孔继昭合作的《《採茶扑蝶》、陈三五娘》、《钗头凤》、《三家福》、《郑成功收复台湾》等,继承和发展中国画的优秀传统,创作了一批喜闻乐见,受读者青睐的年画、连环画,特别是《陈三五娘》作品已成为新中国工笔画的经典作品。他还带领学生深入生活,努力创作,为福建人民美术出版社输送大量的年画和连环画作品,成为当年福建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物的重头戏。当北京人民大会堂落成后,他曾多次为福建厅设计,并绘制了大型国画《厦鼓风光》,赢得了许多中外来宾的高度赞誉,周恩来总理以在福建厅接待外宾和在《厦鼓风光》前留影为首选。杨夏林先生创作中总能以新的视角、新的形象、新的手法、反映时代,歌颂时代,展现新中国的风采。由于其作品颇丰又频入选全国美展,工作成绩突出,在1956年厦门第四届文代会上,他为本届的理事会推选为文联副主席。后又连任厦门文联5、6届副主席,厦门文联第7届顾问,杨夏林整整为厦门文联美术事业奉献了半个世纪,做出一生的贡献。
杨夏林参加50年代全国第一届美展作品《空袭中坚持学习》
杨夏林参加第二届全国美展作品《鹭江渔火》
杨夏林和夫人上世纪55年出版的年画《陈三五娘》
杨夏林和夫人上世纪58年出版的年画《钗头凤》
"杨夏林先生为厦门解放后美术人才的培养和美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是厦门美术史值得大书特书,永远感念的华彩乐章。(山水画家林生语)"。
杨夏林和夫人上世纪50年代出版的年画《三家福》
文章标题:曾华伟:感念杨夏林先生
本文栏目:访谈评论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目的是用于学术交流与讨论,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您认为我们的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ms#mei-shu.org #替换为@),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