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讯 > 访谈评论

“浮世异景” 解读时代的个体样本

访谈评论 来源:绝对艺术 2018-10-23 17:42
2018年10月20日下午,《浮世异景——当代艺术国际邀请展》在玄之美术馆展出。

原标题:福州玄之美术馆首展“浮世异景” 解读时代的个体样本

2018年10月20日下午,《浮世异景——当代艺术国际邀请展》在玄之美术馆展出。此次展览为福州市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的29号、53号院改建后的首个国际性大展,展厅呈现了传统物理空间的界限被打破、穿透与赋予新意的过程。

展览海报

展览海报

本次展览主题“浮世异景”正是将传统空间的蜕变与艺术家对自我与传统空间剖析展示出来,用多重论的视角、多元化的身份去探讨意义消解与重构下的空间场域,呈现出一个在地的、差异化的精神空间。

展览开幕现场

展览开幕现场

现场合影

该展览由刘凡和Walter Bergmoser共同策划,集中展示了来自中国、德国、加拿大、芬兰、韩国、墨西哥六国十五位艺术家Andrea Sunder-Plassmann、Andrej Glusgold、Elizabeth Ross、何汶玦、栗子、林一征、刘凡、吕山川、Juha Suonpa?a?、Meera Margaret Singh、Peter Sramek、朴素贇、Walter Bergmoser、叶佑天、圆大西的一百余件作品,作品涵盖架上绘画、装置、雕塑、摄影、动画、综合材料等多种媒介。

参展艺术家、芬兰坦佩雷应用科技大学美术学院前院长Juha Suonpää教授

参展艺术家、芬兰坦佩雷应用科技大学美术学院前院长Juha Suonpää教授

参展艺术家、加拿大安大略艺术设计学院美术学院前院长Peter Sramek教授

参展艺术家朴素贇小姐

Andrea Sunder-Plassmann、Andrej Glusgold、Meera Margaret Singh、Peter Sramek、Walter Bergmoser、刘凡从自然主义的视角出发,将文化身份、政治历史以及社会现实融入作品中。

Andrea Sunder-Plassmann,Somnium lucis,3D影像,2018

Andrea Sunder-Plassmann,Somnium lucis,3D影像,2018

栗子,时间的复现,装置,66x 66x13cm,2018

栗子的作品将画面延展至画框之外,用西方古典主义的形式将阳刚与力量之美转为沉寂与荒凉之气,在一种忧郁、紧张而又飘渺的神秘感中蔓延开来。经典的符号成为她作品中不断出现的寓言,它们被吸引到一种代表历史的废墟之中,成为不可逆转的分解和腐朽过程的展示。

圆大西,渺,200x170cm,2018

圆大西,渺,200x170cm,2018

圆大西的新作中将古典图像与神秘的背景融合,它来自种种心理内容的融混,而这种融混,只有在意识变得模糊暗淡的时候才会增强,是自我意识的视觉化外显。

何汶玦,生命几何,不锈钢、尺寸可变,2015-2018

何汶玦,生命几何,不锈钢、尺寸可变,2015-2018

何汶玦,死了都要爱,瓷,220x100x12cm,2014-2015

何汶玦的装置作品《死了都要爱》中将精美无瑕的玫瑰与代表死亡的骷髅组成的单词LOVE并置,文本LOVE的美好含意与骷髅符号产生了巨大的反差,文本的确定性与作品传达出的怀疑态度让人对真实性产生了质疑,符号化的骷髅摧毁了一切表面化的象征符号。

叶佑天,悠玄之境,动画

叶佑天,悠玄之境,动画

近年来,叶佑天一直在创作他开创的手绘诗意动画,他将传统美学元素融入到动画创作中,以个体静思的方式来表述个人对世界的认知及哲学思考。

林一征,缤纷 No.1,减墨,140x70cm,2015

林一征,缤纷 No.1,减墨,140x70cm,2015

吕山川和林一征的作品分别用油画和水墨的方式否定着图像的折涉性,呈现出一种经过编码的结构,吕山川的厚涂法与强反差的色彩和林一征水墨分裂的化学效果与黑白的层次感,让观者看到了他们充满自发性的绘画特征,在肌理的表象中去体验不同材质带来的快感。

朴素贇,相爱,铅笔、纸、青铜粉,229x142cm,2009

朴素贇,相爱,铅笔、纸、青铜粉,229x142cm,2009

Elizabeth Ross和朴素贇作品以性别身份为主题,将身体作为诉说反抗和制造意义的工具。Elizabeth Ross躺在各种以男性为中心建立的政治体制的建筑物前,成为被观看的景象中的一部分。朴素贇将亚洲传统文化中代表男权的龙的符号与巨大尺幅裸体女性形象并峙,女性身体感官上的冲击力与龙的形态形成强烈的动态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