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名称 | 柔软 |
---|---|
展览时间 | 2018-11-13 - 2018-12-13 |
展览机构 | SNAP |
策展人 | 白雨婷 |
参展人员 | 何卉琦 胡任乂 廖逸君 林菁菁 RIN PEISERT 唐狄鑫 王拓 |
柔软简介
《柔软》的灵感来源于米歇尔·福科的“温驯的身体”(docile bodies),意指肉体并非经暴力驯服,而被看不见的管控形塑。在“规训社会”中,资本主义丛林法则、官场潜规则、城市公共空间、应试教育体制、性别偏见模式等等,都潜移默化地奴化个体生命,训练其适应条条框框的行为规范。这些无处不在、独立于人而运转的体系,规训著肉体成为正常运作的零件。在规训的过程中,个人的棱角被磨平,逐渐地成为“精致的绵羊”。然而,“柔软”本身亦包含了绵里藏针,将计就计的可能性。正所谓以“柔”克“刚”,亦有人与现实打着太极,在夹缝中生存,借想象与情感来抗衡冷酷复杂的社会。
本次群展中,何卉琦的影像《神秘岛》(2018)使用隐喻和寓言叙事呈现个体在钢筋水泥世界中对于规训控制的反抗。胡任乂的互动装置《不要让他们这样对待你!》(2018)邀请观者在现场设计想象中的国旗,讨论颜色与符号的政治象征涵义。林菁菁的作品《我》(2018)使用了真实的特朗普竞选演说,将代词“我”、夸张的形容词以及不规则的标点符号之外的元素一律剔除,以悖论错离暗示人与世界的复杂关系。Rin Peisert 的即兴表演《J7107904号表演》(2018)安排群众演员潜藏在观众中做出似是而非的动作,巧妙地制造出一个秘密的规训空间。廖逸君的《实验性关系》(2007- )纪录艺术家与伴侣莫若颠倒传统性别模式的情侣关系,探索权力在爱情中的多种可能。唐狄鑫的油画以超现实主义想像,模糊感知与实在之间的界限,传达出一种孤独的温柔。王拓的动态影像《审问》(2017)由胶片摄影、图像拼贴以及画外音组成,使用多重叙事与文本再造的手法,表现日常社交表象之下的极端情境。
策展人/白雨婷
关于艺术家
何卉琦
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BFA)和纽约视觉艺术学院艺术实践系(MFA ),现工作与居住于纽约。其作品运用影像,行为,装置和文本等多种媒介,致力于揭示秩序,规训力量在现代日常生活经验中的显现。她的作品常使用隐喻以及寓言叙事呈现个体与群体之间,当下主体凝合和消散过程之间的张力与矛盾。
胡任乂
居住于美国纽约和中国上海,毕业于纽约视觉艺术学院艺术实践系硕士学位(MFA )。从2008年至今任教于纽约视觉艺术学院纯艺系,教授当代艺术创作。胡任乂的作品涉及雕塑,表演,绘画,影像,装置,声音,社会项目等。胡任乂的作品从早期的绘画开始到跨媒体创作,关注的是资本主义浪潮下艺术家与整个社会的多面关系。从对外太空的生命定义到关注世界性后的政治化内容,都是艺术家研究的课题。胡任乂认为艺术家的社会作用是去充当着一个信息的传播体,但是艺术家的工作过程却和科学家一样被统治着政治社会的资本家所有效控着。 其代表作品有“忏悔屋”,“瘟疫” ,“忏悔车”,“神殿”,“弄堂侠”等。 胡任乂作品在各类美术馆和机构展出,包括民生美术馆,Chi K11 美术馆,V-Art Center,今日美术馆,长江当代美术馆,喜马拉雅美术馆,Berkshire Museum, and Taft Museum of Art.
廖逸君
现居纽约,毕业于美国孟菲斯大学摄影系,获摄影硕士学位。其获得奖项包括纽约艺术基金会奖金,En Foco新作品大奖,LensCulture的曝光奖等。她曾参加伦敦艺术大学艺术家驻留项目、PIONEER WORKS工作室项目、纽约州雪城Light Work艺术家驻留项目、曼哈顿下城艺术协会艺术家工作室项目和纽约州伍德斯托克摄影中心艺术家驻留项目,以及纽约摄影俱乐部的暗房工作室项目。 其作品在世界各地展出,包括深圳何香凝美术馆、纽约性博物馆、亚洲协会休斯顿分馆、上海K11美术馆、胶囊上海,上海Leo Xu Projects、纽约花画廊、纽约Metro Pictures画廊、瑞典Vasli Souza画廊、悉尼初稿画廊等。
林菁菁
生于中国福建省福州,并与在1994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获得硕士学位,纽约视觉艺术学院艺术实践系(MFA )。现生活与工作于中国北京和美国纽约。其作品映射了现代社会中自我身份和文化,困惑和探寻,存在和缺失,束缚和抗争等主题。通览她的作品使观者对许多日常的概念重新提出疑问: 我们如何定义“自我”, 而他者,文化,政治,历史,经济对我们的影响又是如何。 她的作品涵盖了行为, 装置, 绘画,混合材料,影像等多种媒介,旨在以悖论的方式提出问题,触发观者的思考和联想。展览包括《不可能之可能》,Neues Kunstforum,科隆,德国(2012);《完美的诺言》,亚历山大奥克斯画廊,北京,中国(2012);《悖论的方式》,智利国家博物馆,圣地亚哥,智利(2011);《玫瑰玫瑰》,智利国家博物馆,康塞普西翁,智利(2011);《一个人的飞翔》,玛吉画廊,马德里,西班牙(2008)。林菁菁也曾参加过许多国际联展:《她们: 国际女性艺术家特展》,龙美术馆,上海,中国(2016);《研究室计划(第三回):运行中的“非形象”》,正观美术馆,北京,中国(2016);《第三届意大利中国当代艺术双年展》,都灵,意大利(2015);《(CC)TV》,Galerie Herold/Künstlerhaus Güterabfertigung,布莱梅,德国(2014);《假如作品会说话》,OV 画廊,上海,中国(2014);《鸾凤齐鸣:当代女性艺术展》,宋庄树美术馆,北京,中国(2012);《半边天:女性艺术家当代艺术展》,德雷塞尔大学卓克索美术馆,费城,美国(2011);《心纠手结艺术展》,龙德轩当代艺术中心,北京,中国(2010);《飞跃地平线-中国当代艺术展》,智利国家博物馆,圣地亚哥,智利(2010)。
RIN PEISERT
现就读纽约视觉艺术学院艺术实践系(MFA ),即兴表演艺术家,现居住于上海。其表演作品侧重社会空间中公众互动,探索权力、社会、政治传统相关信仰体系。
唐狄鑫
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油画系,现工作生活于上海。个展包括:2015年“狗吠”,大田画廊,新加坡;2014年“饥饿先生”,艾可画廊,上海;“唐狄鑫”,大田画廊,东京,日本。群展包括:2015 “我家你家”,上海油画雕塑院美术馆,上海;“绝对收藏指南”,四方美术馆,南京;“精神——当代中国的绘画艺术”, PAC 米兰当代美术馆, 米兰, 意大利;2014 “第10届光州双年展——燃烧的房屋”,光州,韩国;2013“画室,M50艺术中心”,上海;“陶醉——上海当代艺术馆8周年特别展”,上海当代艺术馆,上海;“ON|OFF 中国年轻艺术家的观念与实践”,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北京,中国等。
王拓
王拓的艺术实践以影像、行为、绘画为主并涉及多种媒介,通过在预设情境下对他人真实生存经验以及文献行为化的介入,来揭示当代人类境遇与精神遗产之间不稳定的关系。他的作品中经常基于对已有的文献(如文学、电影、戏剧、美术史)的引用,来建立一个多重叙事的情节迷宫,在那里,有关当代社会的戏剧化的、幽默而荒诞的成分被展示出来。王拓的实践也同时探讨了人造观念和意识形态是如何从其历史背景中生发而出,并与持续变化的社会状况相适应的主题。艺术家现生活工作于北京。近期个展包括,安全口画廊,香港,空白空间,北京,Salt Project,北京,泰康空间,北京。近期群展包括,尤莉娅·施托舍克收藏,杜塞尔多夫,Zarya当代艺术中心,海参崴,OCAT,深圳,K11,沈阳,皇后美术馆,纽约,国立台湾美术馆,台中,Vox Populi,费城,HVCCA,纽约,Residency Unlimited,纽约和NARS基金会,纽约。王拓曾是纽约皇后美术馆2015至2017年度的驻馆艺术家。王拓于2018年获得三影堂摄影奖。
关于策展人
白雨婷
生于中国上海,2014年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英美文学系,2018年获得纽约视觉艺术学院策展专业硕士。曾担任香港当代艺术基金会助理策展人,现居住于美国纽约,从事独立策展及写作。近期策展项目包括2018年“神秘岛”,“Cocoon”,“流变”;2017年“The Map Is Not the Territory”,”Transmissions, Transitions”, “迷津”,“Go Shoot Yourself” 等。
文章标题:柔软
本文栏目:展览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目的是用于学术交流与讨论,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您认为我们的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ms#mei-shu.org #替换为@),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