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名称 | 造相术——蔡东东个展 |
---|---|
展览时间 | 2019-08-24 - 2019-10-19 |
展览机构 | 狮語画廊 |
策展人 | 朱朱 |
参展人员 | 蔡东东 |
造相术——蔡东东个展简介
“造相术”,指涉了蔡东东对于摄影这一媒介的运作机制及其图像生产的反思、解构和再造。几乎是从停止拍摄的那一刻起,蔡东东成为了摄影艺术家,更准确地说,成为了一位关于摄影的艺术家。他退出了图像生产者的行列,进而针对已经存在于现实中的照片开始工作,“像一个外科大夫一样对这些照片做起了手术”。
它们部分地来自他过去拍下的废片,更多地来自旧货市场,他从那里搜集到各种各样的旧照片和底片,将它们带回“暗房”,不时地琢磨可行的手术方案;卷曲、打磨、移植、刮擦、撕扯、灼烧等等,这些手法俨然具有手术刀式的暴力感,但目的在于挽救:发现僵化的图像背后的某种“戏剧性结构”,赋予它们以新的生命力,而这要取决于在他和图像相互审视的过程中,是否出现了增设一个“刺点”的可能。
我们身边的摄影,仍聚焦于如何以纪实、角色扮演及数字化后期制作等方式生产出一张新照片,而蔡东东“尝试扩展了一幅(旧)照片的外延”:照片可以异化为绘画、雕塑、装置甚至一处剧场空间,某种程度上也使得摄影从工业生产重返手工形式,外延的扩展伴随着图像的解构,对于蔡东东而言,也许他的刺点首先意味着解构的快感,解构图像的原有语境,及其背后的意识形态传播。
尽管在类似《卷起的路》那一部分作品中,他以扭转画面事态的方式实施着某种社会干预,但在我看来,蔡东东最具批判力的那部分,不在于视觉表层的介入与重构,而是针对作为图像的摄影来颠覆单向的观看运动。当你看照片时,照片也在看你——这是他随时会提醒自己和我们的要点,为此他通过在作品中不断植入镜面或照相机镜头,来凸显图像对于人的凝视与侵占,这等于在两者之间建立了一种旋转关系,而人的主体性就此被取消了:镜面重新将我们圈入了图像,镜头——我们制造出镜头,但我们成为了镜头的奴仆或牺牲品。
他对图像的形而上思虑也催生了另一件装置《罐子相机》,镜头被嵌合在一只在他故乡出土的古陶罐上,潜台词似乎是在说:早在照相机被发明之前,我们的历史就已经充满了各种照相术……
艺术家: 蔡东东
Artist: Cai Dongdong
蔡东东1978年出生于甘肃天水, 2002年就学于北京电影学院,目前生活工作于北京,柏林。
他的艺术创作涉猎摄影、装置、录像以及社会性的艺术实践,他曾获得过意大利特尔纳当代艺术奖一等奖,TOP20·2015中国当代摄影新锐。
曾参加了不同美术馆,以及艺术机构的展览,其中包括:德国国家摄影博物馆(2017,柏林); 艺莱画廊(2017,美国纽约); 瑞士Pully美术馆(2017,瑞士); 泰康空间(2016,北京); 波茨坦艺术空间(2016,柏林); 民生美术馆(2016,上海); 蜂巢艺术中心(2015,北京); 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2015,北京);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2015,北京); 越后妻有三年展(2015,日本新泻); 德国弗克望美术馆(2015,德国埃森); 佩斯北京空间(2014,北京); 何香凝美术馆(2014,深圳); 欧洲时报文化中心(2014,维也纳); 俄亥俄州立大学艺术中心(2014,美国); 中国美术馆(2011,北京); UNIDEE基金会(2011,意大利都灵); Donggang摄影美术馆(2006,韩国); 广东美术馆(2005,广州).....
斗牛(系列:无系列作品), 2018
装置, 摄影, 明胶卤化银照片, 590x465mm
艺术家:
蔡东东
排练(系列:无系列作品), 2019
装置, 摄影, 影像, 明胶卤化银照片, 木头盒子,单频道录像, 534x402x410mm
艺术家:
蔡东东
三个小女孩(系列:无系列作品), 2017
摄影, 明胶卤化银照片, 410x610mm
艺术家:
蔡东东
卷起的路(系列:无系列作品), 2016
装置, 摄影, 明胶卤化银照片, 300x210mm
艺术家:
蔡东东
寻隐者不遇(系列:无系列作品), 2007
摄影, 纯棉无酸纸微喷, 800x1110mm
艺术家:
蔡东东
床(系列:无系列作品), 2010
摄影, 纯棉无酸纸微喷, 1170x1500mm|1340x1710mm
艺术家:
蔡东东
展出经历图像,母性,生产,权力——蔡东东
(个展)五五画廊(上海) (中国 上海市)
亲人
(群展)宋庄怡达艺术区 (中国 北京市)
文章标题:造相术——蔡东东个展
本文栏目:展览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目的是用于学术交流与讨论,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您认为我们的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ms#mei-shu.org #替换为@),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