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展览

日常诗——四川美术学院交流展

2019-08-30 14:21
日常诗——四川美术学院交流展简介同样是使用现成品,张翔的创作方法是改变这些日常之物的使用功能,通过对形式的改造,使其变成一种观念之物,即由日常与「异常」所形成的张力,使其具有艺术品的身份。- 策展人 何桂...
展览名称 日常诗——四川美术学院交流展
展览时间 2019-07-20 - 2019-09-01
展览机构 采泥艺术
策展人 何桂彦
参展人员 葛平伟 何剑 黄斌 李昌龙 娄金 马文婷 杨北辰 b.1970 张翔

日常诗——四川美术学院交流展简介

同样是使用现成品,张翔的创作方法是改变这些日常之物的使用功能,通过对形式的改造,使其变成一种观念之物,即由日常与「异常」所形成的张力,使其具有艺术品的身份。

- 策展人 何桂彦

张翔的创作乃立足中国西南的艺术土地,从民间手工艺中汲取营养,把传统记忆与当代视角融合统一。通过不断探索,不断交流,逐步形成独具个人特色的当代艺术样式,《木·奇》系列作品成为其代表作。他活跃在当代艺术界,曾多次受邀参加国际国内艺术展览,并获得一系列奖项。同时,作品被各大艺术机构和收藏家收藏。现任教于四川美术学院雕塑系。

在此基础上,他不断拓展雕塑的边界,发现雕塑的更多可能性,试图透过当下的现实生活寻找更多可贵的艺术观念,更加丰富的艺术方法。他不拘泥于传统的塑造方式,在生活的现成物象和事件中找寻到更多灵感和动机,打破概念的疆界,扎根生活,呼吸未来,发现可能。正是这样的动力让张翔不断坚持并享受着艺术之旅。

在马文婷的笔下,图像是碎片化的,没有上下文的,它们与一些现成品并置在一个画面,构筑了一种既具「日常性」,但又显得陌生化的视觉场景。

- 策展人 何桂彦

马文婷的作品用诗意化的语言来呈现了时代背景下人类的情感缺失和精神痛感。在她富有浪漫主义和象征主义色彩的画面中,充满着对生存的焦灼和无望的失落,她将现实景物从混沌的世界中提取、分离出来,通过艺术的手法截取并切断它们与本来周遭环境的联系,将现实碎片重新组织并赋予了新的意义。围困、封闭、隔离和控制,向我们编织了一个支离破碎的反乌托邦世界。马文婷曾于2008年获得「罗中立奖学金」,并曾多次举办个展,也曾参加日本福冈亚洲美术馆、德国达姆施塔特美术馆、北京今日美术馆、银川当代美术馆、法国巴黎泰勒艺术基金会等机构举办的群展。

日常诗——四川美术学院交流展

历史系列 No. 3(系列:无系列作品), 2018

装置, 桂楠木、油彩颜料, 133x43x209mm|131x41x210mm|133x40x208mm|130x38x209mm|131x40x209mm|135x45x210mm

艺术家:

杨北辰 b.1970

日常诗——四川美术学院交流展

重器(系列:无系列作品), 2019

绘画, 油彩、画布, 300x1200mm

艺术家:

李昌龙

日常诗——四川美术学院交流展

台灯(系列:无系列作品), 2011

绘画, 中国画颜料、墨、皮宣纸, 720x600mm

艺术家:

何剑

日常诗——四川美术学院交流展

许愿池(系列:无系列作品), 2017

装置, 铸铁护栏、镜面铂金板、碳钢, 1300x1100x1150mm

艺术家:

张翔

日常诗——四川美术学院交流展

2015:无题之五(系列:无系列作品), 2015

绘画, 纸上综合材料, 580x780mm

艺术家:

马文婷

日常诗——四川美术学院交流展

筷子项目(系列:无系列作品), 2013

装置, 装置,包括10双继木筷子、一支影片、一本文献, 可变尺寸

艺术家:

娄金

日常诗——四川美术学院交流展

《•结•》之十一(系列:无系列作品), 2014

雕塑, 樟子松木, 300x300x1130mm

艺术家:

葛平伟

日常诗——四川美术学院交流展

离岸花园No.2(系列:无系列作品), 2018

装置, 铝合金框条、木板压克力、榉木条, 518x803mm

艺术家:

黄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