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名称 | 丛生与共振——四川美术学院青年艺术家驻留计划2019-2020终期汇报展 |
---|---|
展览时间 | 2020-09-29 - 2020-10-18 |
展览机构 | 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 |
策展人 | 杨彪 |
参展人员 | 陈崇辉、陈荣旭、杜思秋、高铭、黄子鹄、梁舒涵、梁旭、李松林、刘磊、刘帅、刘文乐、卢安阳、马赛、裴伟、戚佳佳、石志为、孙亚、王建蕊、王茅俨、王皖玓、王文亭、徐世琨、杨庭扬、叶东江、叶艳超、于莹、张达州、张嘉琦、张玲、张文先、赵毅杰、訾梦楠、邹良平 |
丛生与共振——四川美术学院青年艺术家驻留计划2019-2020终期汇报展简介
近年来,身份疏离——已逐步成为许多青年艺术家的某种“生存策略”。我常在想,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一方面在于刚从学院毕业的艺术家们更注重在艺术语言内部的系统实验,而导致在身份建构和创作方法上的分离。另一方面则在于他们个人志趣的选择,不愿意卷入语意含混的现实图景,而期待继续在象牙塔内里求得一份内敛的认知与体验。某种意义上,对于今天参展的艺术家们而言,已经坚持了八年的“四川美术学院青年艺术家驻留计划”在他们的成长期,不仅扮演着“家”的角色,也让艺术家们有机会探索自我的重新诠释。
项目策划:宁佳
四川美术学院青年艺术驻留计划,将“扶一把,送一程”作为项目出发点,以“年轻艺术家群体为主”的坚定立场选择,面向全国(全球)应届毕业生发出邀请,为来自不同地域、院校、专业的青年艺术家搭建一个互相交流学习的平台,鼓励与肯定青年艺术家运用新的艺术形式和艺术语言去面对当代艺术问题,赋予当代艺术新的时代内涵,为处于过渡期的青年艺术家提供一个创作身份转换的契机,对艺术家中长期的人生规划与自我价值的最终实现具有重要作用。
在中国现当代艺术的语境中,中国青年艺术家一直是主要的参与者与推动者,是社会主体力量进步的象征符号,“一代人通过反叛获得代表一个时代文化姿态的资格,成为那一代人的形象符号”,面对新的现实、新的恐惧、新的技术等等的严重挑战,现实的各种传统都将难以为继,这就要求新的艺术形式来反映和表达新的现象。我们应当将艺术当作一个文化系统有机部分,当做推动改革学校教育的一项基本策略,产生批判对话的空间,重要的不是艺术,而是隐藏在艺术背后呈现的历史意识、思想价值、观念表达和理想诉求。在此,要警惕青年艺术创作倾向于样式主义的功利性和图像文化的同质化,即盲目的跟风和自我的丧失,警惕偏离本该具有的反叛性和挑战性,丧失自身的价值判断,成为文化潮流策略性的投机者。
"珠玕之树皆丛生,华实皆有滋味。"三十三位2019-2020驻留青年艺术家的创作涵盖架上绘画、雕塑、综合材料、实验艺术等多种媒介,青年艺术家不是一个封闭的概念,应当在和而不同的“丛生”状态中,实现“共振”的效应追求,青年艺术家要在既定的艺术史逻辑中提出有效的问题,形成明确的个人风格,建立个人艺术创作方法论,借助艺术的独立表达形成自我主体的认定、反省与批判意识。青年艺术驻留计划鼓励与肯定青年艺术家运用新的艺术形式和艺术语言去面对当代艺术问题,培养兼具思想深度与创新意识的青年艺术家,成为时代文化资格的新象征符号。
当代艺术的未来必然属于“新青年艺术家”,未来虽然未知,但未来已来,未来可期。
策展人:杨彪
圈外外(系列:无系列作品), 2020
版画, 石版画, 1530x1140mm
艺术家:
赵毅杰
stranger girls NO.1(系列:无系列作品), 2020
绘画, 布面油画, 400x300mm
艺术家:
陈崇辉
时间的形状(系列:无系列作品), 2020
装置, 综合材料, 可变尺寸
艺术家:
张达州
may the road rise meet you(系列:无系列作品), 2020
摄影, 拍立得
艺术家:
王皖玓
七毛钱一只(系列:无系列作品), 2020
装置, 可变尺寸
艺术家:
马赛
颤栗的丰碑(系列:无系列作品), 2020
装置, 投影,装置, 可变尺寸
艺术家:
刘帅
无题2020——关于春天的记忆(系列:无系列作品), 2020
木头,锡箔纸,玻璃等, 3500x1000x1500mm
艺术家:
李松林
蓝色之地(系列:无系列作品), 2020
绘画, 布面混合颜料, 2400x1500mm
艺术家:
陈荣旭
文章标题:丛生与共振——四川美术学院青年艺术家驻留计划2019-2020终期汇报展
本文栏目:展览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目的是用于学术交流与讨论,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您认为我们的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ms#mei-shu.org #替换为@),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