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名称 | 慢进?我们如何共处 |
---|---|
展览时间 | 2019-12-13 - 2020-02-16 |
展览机构 | 广东时代美术馆 |
策展人 | Biljana Ciric |
参展人员 | Mario Garcia Torres、李爽 b.1990、Nicolás Paris、ŠedáKaterina、施昀佑、Marie Viognier |
慢进?我们如何共处简介
当代艺术机构的白盒子在其方寸之间,完美地切割了内外世界。这样的空间疏离地凝视着展厅外的社会政治现实,艺术的“内在”价值被牢牢局限在白盒子之内。
同时,从作为公民的政治层面,到作为人类的环境层面,再到作为成员的所属社会层面,我们的生存境况在许多不同层面都发生着改变。国际性当代艺术机构的兴起却无法为公众创造亟需的亲密空间,以回应这些新的挑战和方向。
有鉴于此,“慢进?我们如何共处”尝试以当下的相遇为棱镜,在曲折往返的光影中映照我们不远的未来。几位艺术家受邀在过去的两年里,进行研究和创作新委任作品,并不给定主题,而是被鼓励以各自不同的思考方式与中国产生关联。研究与创作激发的相遇,向很多今天我们几乎不被允许发生的事情敞开了可能性的大门。受邀艺术家所属地域和代际各不相同,将他们集合至此的正是这样一种特别的工作模式:往往需要时间,并理解和领会关系在过程中得以浮现所需要的时间。这些项目在两年间进展速度不一,而每一个项目都慢慢组建起了自身独特的动态结构。
“慢进?我们如何共处”通过新委任作品,重新思考美术馆如何能够作为生产场所而运作,并将之视为美术馆的重要角色。由于商业驱动的新生产境况,艺术机构错失了艺术家带来的机遇,即通过新作品试探和推动机构的边界,对艺术、艺术家和机构的发展都是健康有益的。关于如何共处的质询和研究,唤起重建艺术家与机构的关系,并思考如何怀抱着机制批判的遗产将这些关系演化至未来。相对缓慢的工作模式,同时作为一个模型提案给未来的机构,将长期投入、关心照顾、磨练韧性而非强度作为反父权实践模式的要素,反对从生产效率出发、以资本主义为内核的主流价值观。
“慢进”尝试以机构的使用者而非机构中的观众来思考。因此展览空间的性质取决于如何使用它,可以成为教室,聚集地或庇护所,亦可成为公共与私人的融合处。当下公共领域越来越萎缩,而私人领域将再度成为公共的新形态,这些“灰色空间”正是机构可以促成交汇并走在前沿的地带。
此外,该项目也试图反思展览的临时性及由此产生的问题,把展览的结构当做激发平台使用,思考和行动通过相遇而生长至展览的时间框定之外,拥有自己的生命循环。“慢进?我们如何共处”的空间设计与尼古拉斯·帕里斯合作,同时他也与每位受邀艺术家密切合作,以建筑和机构介入探索美术馆作为永久空间和残存空间的可能性。
马里奥·加西亚·托雷斯与搜狗公司合作创作了首件人工智能表演作品,探索人类如何思考以及如何延展思考的概念。玛丽·瓦涅呈现了关于在穗非洲女性商人的影片,反思西方影响力的衰落同时勾勒出新地缘政治的形态。卡特丽娜·赛达的作品质疑由未来指向的社会所塑造的孤立与孤独。李爽的影像装置则探讨了当下数字和物理的媒介景观,以及我们因此培养和失去的关系。艺术家施昀佑受邀进行研究,他与另外两位艺术实践者朱建林和张涵露发起了“闪电传真机”行动。尼古拉斯·帕里斯创造了一个探索和重新定义美术馆中学习策略的情境,激发新语境和新环境的建立。
特别感谢卡蒂斯特艺术基金会、法国文化网、法国文化中心、法国国家电影与动画中心、法国国家造型艺术中心、Bilboquet电影、北京搜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NERO等机构,给予本项目的支持。
闪电传真机(系列:无系列作品), 2019
其他, 一个客房空间、传真机、档案柜, 可变尺寸
艺术家:
施昀佑
、张涵露
、朱建林
迦南(系列:无系列作品), 2019
影像, 高清视频, 70:00
艺术家:
Marie Viognier
集体废墟(系列:无系列作品), 2019
其他, 由不同材料、时间、活动和路线组成的建筑介入,与圣地亚哥·博恩迪亚合作完成建筑设计, 可变尺寸
艺术家:
Nicolás Paris
要是我想到了恰当的词该多好(系列:无系列作品), 2019
装置, 影像, 录像装置, 可变尺寸
艺术家:
Mario Garcia Torres
只想在你枕边长眠(系列:无系列作品), 2019
影像, 三频4K影像、声音、碎镜子、网孔金属丝,音乐由Eli Osheyack创作, 30:00
艺术家:
李爽 b.1990
文章标题:慢进?我们如何共处
本文栏目:展览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目的是用于学术交流与讨论,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您认为我们的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ms#mei-shu.org #替换为@),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