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名称 | 抱璞含真——和璞(祖京强)绘画作品展 |
---|---|
展览时间 | 2018-06-16 - 2018-06-18 |
展览地址 | 北京元素画廊 |
展览主题:抱璞含真——和璞(祖京强)绘画作品展
展览时间:2018年6月16日——6月18日
开幕时间:2018年6月16日 下午15:00
展览地点:北京798艺术区 北京元素画廊(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北路2号798艺术区内东街)
蕉荫莲色庇苍生
很喜欢读祖京强的诗,他的诗里总有一股执拗的个性和洋溢的才华;也喜欢看祖京强写的昆剧本,他的剧作总有一种洒脱、超然而又虔敬之心溢满其中;更喜欢欣赏他的画作,那一幅幅画面里总有浓浓的悲悯之情滚滚而来。
他的画作中,最夺人目光的是不同形态的莲花与形色各异的芭蕉。这些画色彩润泽却又似很浓烈,构图看似多有空白却已溢满全图,用笔看似随意自然却又精心布局,整体画面给人以“浓妆淡抹总相宜”“看似无情却有情”之感。
这两种画面给人强烈的冲击感:看莲花,或菡萏未开,或玉立芙蕖,或迎风徐绽,或已值全盛,一朵朵出污泥而不染,清静而圣洁,令人心生庄严之意。看芭蕉,其叶舒展,大如荫盖,似悲怀,似遮庇,令人顿觉清凉。丝毫感觉不到“早也潇潇,晚也潇潇”的无聊心绪,却是“阴满中庭”“舒卷有余情”的博大情怀。由此,我感受到从画面中涌出的,是作者的坦荡人生以及无尽慈悲。这,也就让我们自省,反观自己的人生。
我们生在凡尘,始终摆脱不了对“我”的种种照看:以“我”为中心,形成亲情、爱情、友情、师生情、同事情、乡情、家国情……这些因“我”而形成的“情”,就像巨网一样将人紧紧缠覆,挣脱不得。加之对名利的追逐,对权力的崇拜,未得时患得,得到时患失;一欲满足,新欲又来;得不到时焦灼,失去时痛苦。一生中清静时少,烦恼时多,就如身处牢狱,又如身处火宅,这人生恰似水深火热的苦海,令人“无归无救”。时而自恨愚痴却难得智慧,时而放逸其中却徒留伤感,时而望极无涯却深感茫然。
然则如何而乐耶?但看莲色与蕉荫。
莲,生长于淤泥,却毫不染着,永远保持着自己的清静本色。她既不留恋水之柔情,也不贪着泥之肥沃,让自己静静地独立于水中央,悄悄地绽放美丽,悄悄地释放芬芳。《华严经》说:“犹如莲花不着水,亦如日月不住空”。“不着”便是不执着,不执着方能不被困,不被困方能无烦恼,无烦恼方得心清凉。
蕉,看她向上向外努力伸展的阔叶,便知她与人一样也有欲望。不同的是,我们的欲望,是向内的,是围绕自己这个中心的,是私欲,表现为永不满足的贪婪;而她的欲望却是向外的,是面向天地众生的,这是无私的施舍之欲,表现为广庇众生的慈悲。贪婪是烦恼之源,慈悲是安宁之源。
再反观我们当代社会,缺少的不正是莲之“不着”与蕉之“慈悲”吗?对名利的极端追逐,对“情”的强烈占有之心,都是来自对“我”的单向关照。人与人之间多了争夺,少了温情;多了灾难,少了安宁;多了冷漠,少了慈悲。父子兄弟之间反目,邻里朋友之间无信,岂不悲乎!
感谢这蕉荫莲色,其朴拙之姿让人忍不住细细品味,不忍离开。她们超越了精雕细刻,超越了自我,超越了执着,满满的向天地间播散着慈悲。
(作者系北方昆曲剧院王焱)
艺术家简介
祖京强,号和璞。2010年-2013年,于文化部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攻读全日制硕士研究生,获硕士学位。2009年-2011年,求学于北京大学哲学系佛教文化研究生班。2004年-2006年,辅修于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2003年-2006年,求学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书法专业,获优秀毕业生称号。2002年-2006年,求学于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本科,获学士学位。现为中国文物学会文博学院教师。中国宗教艺术网理事。
自负笈京师十余载。金石书画之余,自幼雅好诗文、昆曲,及稍长乃研修茶道、尊儒崇道慕佛。为以人 “诚、敬(静、净)真、和、朴”为本。
文章标题:抱璞含真——和璞(祖京强)绘画作品展
本文栏目:展览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目的是用于学术交流与讨论,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您认为我们的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ms#mei-shu.org #替换为@),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相关内容。